【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頭面腫三十六】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6 00:18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頭面腫三十六】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頭面腫三十六

 

 

●經曰:熱甚則腫。

 

大抵毒盛者必腫,毒微者不腫,故亦可以腫與不腫,察毒之莖與不甚也。

 

然痘瘡應期起發,毒必以漸盡出,故頭面亦必以漸浮腫,此毒火聚於三陽之分,欲化膿漿,其宜然也。

 

然止宜微腫,而甚腫者,大非所宜。

 

若當起發之時,頭面全然不腫,必其痘稀磊落,毒氣輕淺者然,此最吉兆也。

 

●痘以漸起,面以漸腫,及灌膿收靨而腫以漸消,此常候也。

 

如應腫不腫者,必其元氣不足;應消不消者,必其毒氣有餘,須急治之。

 

●有痘未起發而頭面預腫,皮光色嫩,如瓠瓜之狀,此惡毒上衝之候也。

 

又有痘點已見,但隱隱於皮膚之中,肉目腫而痘不起者決死。

 

汪氏<理辨>曰:痘起五六日之際,有面目先腫而光亮者,是陽乘陰分,毒不能發也。

 

何也?血乃氣之本,氣乃血之標,血有不足,則根本之力已虧,故致虛陽動作,其氣妄行肉分,區區不足之血,何能載毒而出?七日之後,傳經已足,則氣退毒陷,陰陽各失其正,尚何可治之有?凡值此者,不可不預調氣血,若待臨期,無能為矣。

 

●痘正起發頭面腫脹時,正面之瘡切防瘙癢,不可使之抓破,少有損傷,以致真氣外泄,邪氣內蝕,則腫消毒陷,多致死矣。

 

但得破者復灌,消者復腫,飲食二便如常,則變凶為吉矣,宜十全大補湯,或合苦參丸治之。

 

●頭面腫脹而眼目咽喉痛閉者,急宜解毒,眼與咽喉相兼治之,宜消毒化斑湯去升麻,或大連翹飲主之。

 

●兼疫毒之氣而頭項腮頜預腫者,此必大頭風及蝦蟆瘟之屬,宜以疫氣治之,如大連翹飲,及兼濟消毒飲之類主之。

 

但兼此者亦多凶少吉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