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經脈類經不調五條】
●經血為水穀之精氣,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凡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則化而為精,婦人則上為乳汁,下歸血海而為經脈。
但使精氣無損,情志調和,飲食得宜,則陽生陰長,而百脈充實,又何不調之有?苟不知慎,則七情之傷為甚,而勞倦次之。
又或為慾不謹,強弱相陵,以致衝任不守者,亦復不少。
此外則外感內傷,或醫藥誤謬,但傷營氣,無不有以致之。
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勝勞役,雖先天稟弱者常有之,然有以氣血方長,而縱情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為斲喪,致傷生化之源,則終身受害。
此未病之先,所當深察而調之者也。
若欲調其既病,則惟虛實陰陽四者為要。
丹溪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
王子亨曰: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
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致,是固不調之大略也。
然先期而至,雖曰有火,若虛而挾火,則所重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
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
後期而至者,本屬血虛,然亦有血熱而燥瘀者,不得不為清補,有血逆而留滯者,不得不為疏利。
總之,調經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詳察其脈證耳。
若形氣脈氣俱有餘,方可用清用利。
然虛者極多,實者極少,故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矣。
若營氣本虛,而不知培養,則未有不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
凡經行之際,大忌寒涼等藥,飲食亦然。
●初虞世曰:經以月至,有常也。
其來過與不及,皆謂之病。
若榮血虧損,不能滋養百骸,則髮落面黃,羸瘦燥熱。
燥氣盛則金受邪,金受邪則為欬為嗽,為肺癰,為肺痿必矣。
但助胃壯氣,則榮血生而經自行。
若果怒氣逆,經閉不行,當用行氣破血之劑。
●[褚氏遺書‧精血篇]曰:男子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
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澀而為淋。
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
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
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後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
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產寶方序論]曰:婦人以血為基本,苟能謹於調護,則血氣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
若脾胃虛弱,不能飲食,營衛不足,月經不行,肌膚黃燥,面無光澤,寒熱腹痛,難於子息,或帶下崩漏。
血不流行,則成瘕證。
●薛立齋曰: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
故心脾平和,則百骸,五臟皆潤澤,而經候如常。
苟或心脾受傷,則血無所養,亦無所統,而月經不調矣。
是故調經者,當理心脾為主。
丹溪先生亦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
竊謂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火,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役動火。
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血虛,有因氣虛血弱。
主治之法,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滯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役動火者,補中益氣湯。
其過期而至者,若脾經血虛,宜人參養營湯;肝經血少,宜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宜八珍湯。
蓋血生於脾,故云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其陽氣而生陰血,俱屬不足也。
大凡肝脾血燥,四物湯為主;肝脾血弱,補中益氣湯為主;肝脾鬱結,歸脾湯為主;肝經怒火,加味逍遙散為主。
●又曰:胃者衛之源,脾者榮之本,榮出中焦,衛出上焦。
衛不足,益之必以辛;榮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榮衛生,是以氣血俱旺也。
或因勞心,虛火妄動,月經錯行,宜安心補血瀉火,此東垣先生治法也。
●又曰:人之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皆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年斲喪,故其見證,難以名狀。
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
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輕用黃檗,知母之類。
設或六淫外侵而見證,亦因其氣內虛,而外邪湊集耳,尤宜用前藥。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