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死生經義諸病死證八】
●脈要精微論曰:五臟者,中之守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垂,府將壞矣。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玉版篇帝曰: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岐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
不止,脈大,是三逆也。
欬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
欬,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
欬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
欬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矣。
●五禁篇帝曰:何謂五逆?岐伯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躁盛,是一逆也。
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
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是四逆也。
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玉機真藏論曰:五實死,五虛死。
帝曰:願聞五實五虛。
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注泄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此其候也。
●保命全形論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鍼無取。
●五色篇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帝曰: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
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者,必不病而卒死。
●奇病論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細微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五有餘二不足也。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陽明脈解篇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厥論曰: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
詳厥逆門。
●通評虛實論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帝曰:癲疾何如?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
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曰虛則可治,實則死。
帝曰:腸澼便血何如?曰: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下白沫何如?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
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
●癲狂篇曰:癲疾者,癲發如狂者死不治。
●厥病篇曰:風痺淫濼,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悗,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痺論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不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此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