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七天集雜證謨死生經義脈色死證四】
●平人氣象論曰: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
乍疏乍數曰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上二條詳四卷脈神章。
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三部九候論曰: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參伍不調者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
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減者死。
●目內陷者死。
脫肉身不去者死。
中部乍疏乍數者死。
真臟脈見者勝死。
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
躁盛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
其脈乍數乍疏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
脈不往來者死。
皮膚著者死。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方盛衰論曰:形弱氣虛死。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
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玉機真藏論曰: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
●大奇論曰: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瘖,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搏,血身熱者死。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
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脈至如散葉,昃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熱獨并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宣明五氣篇曰: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玉版論要篇曰: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
脈短氣絕死。
病溫虛甚死。
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易,重陽死,重陰死。
●通評虛實論曰: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
帝曰:何謂重虛?
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
帝曰:何以治之?
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
尺虛者,行步恇然。
脈虛者,不象陰也。
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
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
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
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
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
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
帝曰:其形盡滿何如?
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從則生,逆則死。
所謂從者,手足溫也。
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陰陽別論曰: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
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
一陰俱搏,十日平旦死。
三陽俱搏且數,三日死。
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
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
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凡持真脈之臟脈者,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
心至懸絕,九日死。
肺至懸絕,十二日死。
腎至懸絕,七日死。
脾至懸絕,四日死。
●玉機真藏論曰: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五藏脈詳脈神章真藏條。
●終始篇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者,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
諸脈俱詳關格門。
●五臟生成篇曰: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論疾診尺篇曰: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