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四心集雜證謨痢疾論小水】
凡瀉痢之證,小水必多不利,或多黃赤,此其寒熱虛實大有關係,不可不察也。
若暴注之瀉,以其清濁不分,水穀并歸於大腸,故水有不利者,惟其暫也。
若痢疾之小水,則病本不一,今人但見黃赤不利,無不云其為熱,誤者多矣。
凡因於熱者,必其熱赤之甚,或多澀痛,或見鮮血,然必上下皆有熱證,方是真熱,此宜清涼治之。
若非真熱,則或以中寒而逼陽於下者有之,或以瀉痢亡陰而水虧色變者有之,或以下焦陽氣不煖而水無以化者有之,或以妄用滲利而泲逼乾汁者亦有之。
但察其三焦無火,則雖黃雖澀,總皆亡陰亡液之證,不得通以熱論,速當培補真陰,乃為良法。
<內經>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至哉斯言,何今人之不能察也?
不獨此也,每見有小水清白而兼腹痛者,仍用芩連之類,余則不知其何謂?
可恨,可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