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診療法簡介】
醫學寶典 黃帝內經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其別走氣、于耳而為聽。”
意思是說人體的每一局部都與整體的經脈血氣有著特殊的連絡與繫屬關係。
而“耳廓”就與全身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息息相關,有著神奇而緊密的連接,1950年 法國外科 醫師 諾吉爾博士Dr. Nogier受到當地民間醫療;
應用耳穴產生神奇療效的啟發,著手研究耳廓反應點與人體組織器官、功能創傷與疾病現象之間的對應關係,首創了現代的“耳針療法”應用於臨床治療,並於1957年在 德國“針術雜誌”發表論文。
說明耳穴的分佈大致如同一個倒置的胎兒,其相關部位的穴道就和全身的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溝通連接,幾乎可以涵蓋所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從而帶動了現代耳穴診療研究與大量應用的風氣,直到今天耳針療法已經成為全球鍼灸按摩等自然療法最重要的臨床輔助之一,廣泛應用於保健醫療與戒菸戒毒等常見需求的解決。
提示重點如下:
一、耳穴的區分╱透過經脈氣血、神經、血管和全息律的連繫,重要耳穴主要分佈於耳廓的前方,由前方外側看來,整個耳朵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肩臂、脊腿在外,臟腑軀幹居中,有“耳輪腳”如同橫隔膜、分隔胸腹部。
1、耳垂╱耳朵最下方、無骨的柔軟皮垂;體溫較低,相當於頭面部、正中點為眼。
2、耳屏╱耳垂上方、靠面頰處,耳道口的屏障。相當於喉、內鼻與腎上腺。
3、對耳屏╱耳垂正上方稍外側,與耳屏等高、相對之突起部,相當於頭、腦部。
4、耳輪╱耳垂以上、耳廓最外圍的環狀突起,與耳屏等高處是耳輪尾,耳屏上方斜行入於耳廓中央的是耳輪腳,耳輪腳相當於橫隔膜,周圍為脾胃、消化道。
5、耳舟╱耳輪內側的凹陷處,相當於上肢的肩臂腕指。
6、對耳輪╱耳舟內側與耳輪相對、上方分叉的隆起部,相當於脊椎,有要穴腰痛點。
對耳輪上腳相當於下肢,有要穴膝關節。對耳輪下腳相當於臀部,有要穴交感。
7、三角窩╱對耳輪上下腳之間的凹窩,相當於盆腔、內生殖器,有要穴神門。
8、耳甲艇╱對耳輪下腳與耳輪腳之間的凹窩,相當於腹腔,有要穴肌鬆點。
9、耳甲腔╱耳輪腳下方、耳道口外側的凹窩,相當於胸腔、心肺,有日本學者 太田先生新發現之要穴“體力恢復點”。
10、屏間切跡╱耳垂正上方、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窩,相當於內分泌系統。
11、輪屏切跡╱對耳屏上方、與對耳輪結合處,相當於腦、頸部。
二、耳穴的診斷╱耳廓表面所呈現之變色、變形、脫屑、丘疹、充血、凹陷等目視可見之異常現象,或觸診可發覺之結節與壓痛敏感反應等,皆與人體相應部位的病變有關,都可以直接施予治療。
必要時可配合穴診儀器,根據電流與電阻的變化情形,進一步確認涉病穴位與相應之器官組織。
三、A.C.R.耳心反射連繫╱1975年 法國 諾吉爾醫師在 維也納針刺學術會議中首次提出此一發現,認為刺激耳穴可立即造成人體氣血與脈象的顯著改變,以壓力、溫度、磁場、光波等四種方式相比較,發現光波刺激的效果最快、也最好,表示以光針配合耳穴可以相當精確有效的應用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配合點穴按摩或王不留行子、小型磁珠等介質的穴位敷貼,“簡捷廉驗、安全可靠”,有助於整體自然醫學理論的研究發展與脈診教學的推廣應用。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TFssHviaABsYdeF450Nymg--/article?mid=63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