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高貧倦 腎病5症狀】
每1小時43分 1人腎亡
●根據衛生署96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腎炎、腎病徵候群和腎病變占十大死因第八位,該年有5,099人因此病故,平均每天有14人死亡,平均1小時43分就有1人身亡。
●台灣在2002年透析病患發生率為世界第一,盛行率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
●中央健保局統計,因罹患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定期透析治療領有重大傷病卡者,截至去年底達5萬8,726人,每年健保洗腎支出逾300億元。
●每人每天尿液總量,隨著飲水量而改變,正常人約為1~2公升左右,如果每天尿量少於400cc以下,即所謂「少尿症」,須立即就醫。
腎病患 也易貧血高血壓
人有兩個腎臟,分別在腹腔後壁的脊椎兩側,外形如蠶豆,俗稱「腰子」,長約10~12公分,寬5~6公分,每個腎臟的重量約150公克。
腎臟主要的功能是排泄體內的代謝廢物,每個腎臟由100萬個腎元所組成,每個腎元包括了腎小球和腎小管,由腎絲球體加上鮑氏囊所組成,腎小球過濾血液中物質,腎小管主要是尿液產生的地方,協力清除體內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如尿酸、肌酸酐等。
位在腎臟中央部位的腎盞、腎盂,則是負責收集腎元製造的尿液,也是集尿液之大成。
料理過豬腰花的人都知道,要先切除腰子的中央部分,以免尿騷味影響了一盤美味。
腎臟除了製造尿液,還負有維持體內恆定、控制電解質,維持血中鈣磷平衡,分泌紅血球生成素等任務,如果腎損傷導致分泌不足,病患會有貧血現象;
腎素及血管張力素則可以調節血壓,所以高血壓也和腎臟病關係密切。
世界腎臟病日
為提醒民眾對慢性腎臟病和其併發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的認知,國際腎臟醫學會及腎臟基金會國際聯合會在2006年3月9日共同發起「世界腎臟病日( World Kidney Day)」。
當年主題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呼籲各界對慢性腎臟病要有早期發現及早期預防的觀念,注意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都是腎臟病的危險因子。
後來,訂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病日」。
楊小姐 經痛吃草藥後 腎怎麼了…
30歲的楊小姐月經不規則,多年來一直有經前症候群的困擾。
她接受朋友介紹,服用草藥偏方一年多;
最近感覺全身疲倦,並有輕微水腫,於是到醫院抽血檢查,發現肌酸酐2.0mg/dL ,血色素只有5g/dL,血糖是84mg/dL,尿液檢查尿糖是++,並有輕微的蛋白尿+/-。
楊小姐的情形,正是所謂「正常血糖的糖尿表現」,即病人沒有糖尿病,但由於「腎小管」出現損傷,導致對葡萄糖的再吸收能力下降,以致尿液檢查有尿糖的現象;
另外,由於與「腎小管」相鄰的「腎間質」也有纖維化,影響紅血球生成素的分泌,進而造成貧血。
如果把腎臟形容為汙水處理池,「腎絲球」可過濾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酸酐及其他代謝廢物,留住有用的物質,腎小管再進一步處理已過濾的尿液,並根據體內狀況來調節水分及電解質的排出。
一旦腎絲球及腎小管遭到破壞時,過濾功能就會留不住白蛋白,甚至紅血球也會跑到尿液中,出現蛋白尿及血尿。
臨床上,腎臟如果出現異常,早期最常出現「泡、水、高、屏、見(泡、水、高、貧、倦的諧音)」,也就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容易疲倦等症狀,若發現有這些現象,就應儘速就醫。
以小便起泡泡為例,如果像「肥皂水般的泡沫」,且泡泡顆粒較大,不又易消失,就要考慮是否有「蛋白尿」的問題,也可能是腎臟疾病發作的前兆,藉此發出警訊。
醫師多半會要求先做尿液檢查,它是早期發現腎臟問題最簡便、快速的方法,一旦檢驗蛋白尿呈陽性反應,會再進一步要求病人收集24小時的尿液,計算由尿液流失的蛋白質,以了解究竟是腎絲球還是腎小管受損,以便治療。
除了驗尿外,還有經由抽血所做的腎功能檢查,檢查尿素氮(BUN)、肌酐酸(Creatinine Cr)和肌酐酸廓清率(Creatinine Clearance),來瞭解腎臟的基本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尿素氮的檢驗容易因受檢者缺乏水分、吃大量蛋白質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會出現暫時性上升。
而且檢驗血中肌酸酐為正常時,也不代表腎功能一定正常,因此以檢查「肌酸酐廓清率」,是目前評估腎機能較準確的方法。
「肌酸酐廓清率」是收集病人24小時的尿液,計算總尿量及血中及尿中肌酸酐濃度,即可得出結果,正常人肌酸酐廓清率為每分鐘80~120cc,如果小於每分鐘15cc以下,表示罹患慢性腎病第五期,應準備開始接受透析治療。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lDjsPA6WEQCT7jlaTY9Msm5G/article?mid=645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