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食欲不振 胃氣不足、妨礙康復】
【杜旻峯 醫師 / 為恭紀念醫院 - 中醫科】
食欲不振幾乎是所有慢性病病人的共有症狀。
在肝病臨床中觀察到,長期食欲不振的患者不僅體質日漸衰弱,而且往往影響藥物的效果,妨礙疾病的康復,認為各種治療必須在有胃氣的基礎上,藥物才能撥揮其應有的作用,否則就會攻補不應,溫涼無效。
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表示,導致食欲不振的成因甚多,常見者主要有三:
一是肝臟疾病本身對脾胃消化功能的影響,如肝氣鬱結而傷脾胃,肝火而害胃及濕熱蘊結而食欲不振等;
二是誤食有傷害腸胃的葯物而影響腸胃的正常功能,如過用或久服苦寒中藥或草葯傷及脾胃;
三是病後營養不當,如片面強調所謂"三高一低"的飲食原則,或盲目亂用保肝藥物等,都可以影響脾胃消化功能。
一、脾胃虛弱造成食欲不振
脾胃虛弱之食欲不振多見於慢性肝病及各種慢性病。
杜旻峯醫師說,「納食在胃,而運化在脾,但脾運胃納之功全在肝臟的正常疏瀉。
肝病則疏瀉失常,影響脾胃功能失常;治療肝病之用葯中服用過多或過久辛散苦寒之葯品,都可會傷及脾胃之正常納運。」
臨床表現如消化不良,不會餓也不想吃,或想吃而不不下,或會吃而不消化,常見因食欲不振而腹脹,倦怠乏力等現象。
治療上,選用方藥楂曲六君子湯加減為主方。
調理脾胃對於肝病之食欲不振的治療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腸胃濕熱造成食欲不振
腸胃濕熱是引起肝病食欲不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多見於急性肝病和慢性肝炎活動期。
杜旻峯醫師說,在治療上首選平胃散、三仁湯、藿香正氣散及龍膽瀉肝湯等加減應用,運用清熱利濕法,應重在利濕,否則,熱去濕留,濕氣不除又可聚而化熱;
如此周而復始,影響食欲不振症狀的消除。
三、肝腎陰虛造成食欲不振
肝病過程中許多因素都可導致陰虧的結局,而引起胃陰不足的因素多為肝火偏盛,邪熱傷陰,或因煩勞鬱怒,情緒過度,耗傷胃津;
或過食溫熱辛辣之品;或過用辛散藥物劫陰。
其表現為食欲不振或不會餓也不想吃,口乾燥而少津,大便多燥而不暢。
在治療上,在選藥上多喜用一貫煎、沙參麥冬湯及芍葯甘草湯加減,可益胃養陰,健脾胃,填精益腎;
特別一提,烏梅酸斂生津益陰,對於胃酸缺乏之食欲不振尤為良好。
杜旻峯醫師從臨床觀察,不少慢性肝病病人長期胃納遲呆,無食欲,多因胃酸缺乏,此法用之最佳。
四、食物積於腸胃造成食欲不振
肝病後不合理的營養。
治療多以調中化濕,導滯消食為治則,在方藥選用上,多以楂曲平胃散,枳朮丸,保和丸等為基本方加減。
除藥物治療之外,調節飲食也是特別重要的治法。避免過量,美其食則指合理地選擇食物。
正確生活指導,適當控制調節飲食量,以減輕肝胃負擔,同時在食品選擇上以清淡素食為宜,恢復和維持其正常的消化功能,則食欲自可轉旺,食欲不振一症即可得到恢復。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lDjsPA6WEQCT7jlaTY9Msm5G/article?mid=66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