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六必集雜證謨口舌論治共七條】
1.口瘡口苦,凡三焦內熱等證,宜甘露飲,徒薪飲主之。
火之甚者,宜涼膈散,玄參散主之。
胃火盛者,宜竹葉石膏湯,三黃丸之類主之。
若心火肝火之屬,宜瀉心湯,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
多酒濕熱口糜,宜導赤散,大分清飲,五苓散之類主之。
若勞傷心脾兼火者,宜二陰煎,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
若思慮謀為不遂,肝膽虛而口苦者,宜七福飲,理陰煎,或五君子煎之類主之。
兼火者,以黃芩,龍膽草之類隨宜佐之。
凡口瘡六脈虛弱,或久用寒涼不效者,必係無根虛火,宜理陰煎,理中湯之類反治之,或用官桂噙嚥亦可。
2.外治口瘡敷藥,陰陽散,綠雲散,細辛黃檗散,白蠶黃檗散,皆可選用,或臨臥時以川黃蘗啣口過宿亦妙。
若口舌生瘡糜爛者,宜冰玉散主之;疳爛者,冰白散。
3.口鼻由於胃火者,宜七胃飲,升麻黃連丸,或竹葉石膏湯加香薷主之,或千金口鼻方皆可內清其火,此外如丁香丸,聖惠口齒方,福建香茶餅之類,亦可暫解其穢。
4.舌胎舌黑,雖云火證,然實火,虛火皆能為之,凡治此者,但當察脈證,以虛實為主,而再以辨色之法參之,庶可無誤。
蓋實熱之黑,必兼紅紫乾渴,或多芒刺。
若沉黑少紅而帶潤滑者,本非實熱證也。
若其六脈細弱,而形困氣倦,則又最為虛候,是必寒水乘心,火不歸原之病;此不救本,而但知治標,則萬無一生矣。
此之治法,凡裏熱未甚而表散有未解者,宜柴胡諸飲之類以解其表。
裏邪熱甚者,宜涼膈散,犀角地黃湯之類以清其內。
此治實熱之法也。
若陰虛火盛而兼有表邪未解者,宜補陰益氣煎之類,兼表裏而治之。
若形氣病氣俱不足,寒水乘心而虛陽不斂者,必用理陰煎,理中湯,或大補元煎之類以單救其裏,自可保其無虞。
此治虛火之法也。
若舌有白胎,語言蹇澀者,以薄荷,白蜜同薑片蘸而揩擦之。
外傷寒門,仍有辨舌正條,當與本門參閱。
5.舌上無故出血者,謂之舌,此心火之溢也,宜金花煎,聖金散,黃檗散主之,或用[千金]口臭方亦妙。
6.重舌,木舌,以舌下腫出如舌,故曰重舌,又謂之子舌;忽腫木而硬者,謂之木舌,皆上焦熱壅故也。
惟宜砭鍼刺去其血為上策,及內服清胃降火之劑自愈。
若舌忽腫起如豬胞,或硬如木石,不能出聲,脹滿塞口,則閉悶殺人,但看舌下有如螻蛄,或如臥蠶者,急於腫突處砭去其血,仍用釜底煤不拘多少,以鹽醋調厚敷之,或用井花水調敷亦可,脫去更敷。
如不甚者,單以此敷之亦愈。
7.[正傳]治舌腫大塞口,不通飲食,[經驗方]用真蒲黃一味,頻刷舌上,其腫自退。
若能嚥藥,即以黃連一味,煎濃汁細細呷之,以瀉心經之火則愈。
[醫統]治一人舌腫滿口,諸藥不效,以梅花,冰片為末敷之即消。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