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痞滿述古共三條】
●丹溪曰:痞滿與脹滿不同,脹滿內脹而外亦形,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也。
蓋由脾氣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為也。
有因誤下裏氣虛,邪乘虛而入於心之分為痞者。
有不因誤下而得之,如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為痞者。
有飲食,痰飲不能施化為痞者。
有濕熱太甚,邪著心下為痞者。
●東垣曰:傷寒痞者,從血中來,從外之內,從無形。
雜病痞者,亦從血中來,從內之外,從有形。
有形以苦瀉之,無形以辛散之。
[玉機]云:痞滿之病,人皆知氣不運也,獨東垣以血病言之,謂下多則亡陰而損血,此前人之未論也。
世之用氣藥治痞而不效者,蓋不知此理故也。
●劉宗厚曰:古方治痞,用黃芩,黃連,枳實之苦以泄之,厚朴,生薑,半夏之辛以散之,人參,白朮之甘溫之補之,茯苓,澤瀉之鹹淡以滲之,隨其病之所在以調之也。
既痞有濕,惟宜上下分消其氣,果有內實之證,庶可略與疏導。
世人苦於痞塞,喜行利藥以求速效,暫時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察夫下多亡陰之意也。
如結胸是實邪,大陷胸湯主之,痞是虛邪,諸瀉心湯主之。
愚據劉公此論,既云下多亡陰,又云痞是虛邪,誠然善矣,然欲用諸瀉心湯以治虛邪,能無失乎?
蓋未知塞因塞用,別有神化之妙法,而痞滿多在脾,尤不可以瀉心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