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痛經義】
●藏氣法時論曰:肝病者,兩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心病者,胸中痛,支滿,下痛。
●大奇論曰: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邪客篇曰:肝有邪,其氣流於兩。
●熱論篇曰:傷寒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絡於耳,故胸痛而耳聾。
●刺熱篇曰:肝熱病者,熱爭則狂言及驚,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刺足厥陰少陽。
熱病先胸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
●舉痛論曰: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則血泣脈急,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玉機真藏論曰:風寒客於人,弗治,則病入舍肺。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名曰肝痺,痛出食。
春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胠滿。
●五藏生成篇曰: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痺。
●脈要精微論曰: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下,令人喘逆。
●五邪篇曰:邪在肝,則兩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欬論曰:肝欬之狀,欬則兩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繆刺論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支滿,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痛不得息,欬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骨空論曰:絡季引小腹而痛脹,刺譆。
●邪氣藏府病形篇曰:肝脈微急為肥氣,在下若覆杯。
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奇病論曰: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四時刺逆從論曰:少陽有餘,病筋痺滿。
●厥論曰:少陽之厥,暴聾頰腫而熱,痛,胻不可以運。
●腹中論曰:有病胸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
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以烏賊魚骨丸。
●脈解篇曰:少陽所謂心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痛也。
五藏生成篇曰:腹滿脹,支膈胠,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經脈篇曰:心所生病者,目黃痛。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是動則病手心熱,甚則胸支滿,心中憺憺大動。
膽足少陽也,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痛不能轉側。
●本藏篇曰:肝小則臟安,無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隔中,且下痛。
肝高則上支賁,切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下空,下空則易受邪。
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下痛也。
脾小則臟安。
脾大則苦湊肋而痛,不能疾行。
脾高則引季而痛。
胸好者肝堅,骨弱者肝脆,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標本病傳論曰: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三日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
肺病喘欬,三日而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
肝病頭目眩,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痠,三日不已死。
腎病少腹腰脊痛,胻痠,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支痛,三日不已死。
諸病以次是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
●氣交變大論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民病反痛而吐甚。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甚則胸中痛,支滿,痛。
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下少腹痛,胠不可轉側。
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痛。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支滿,兩痛。
歲土不及,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胸暴痛,下引少腹。
木不及,其東,其臟肝,其病內舍胠,外在關節。
火不及,其南,其臟心,其病內舍膺,外在經絡。
金不及,其西,其臟肺,其病內舍膺肩背,外在皮毛。
●六元正紀大論曰:厥陰所至,為痛,嘔泄。
金鬱之發,民病欬逆,心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
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
●至真要大論曰: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民病心病支滿,兩裏急,飲食不下。
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民病心痛不能反側。
厥陰司天,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膈咽不通,飲食不下。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胸中煩熱,右胠滿。
陽明司天,民病左胠痛,心暴痛,不可反側。
厥陰之勝,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
太陰之勝,病在胠。
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痛。
陽明之復,清氣大來,病生胠,氣歸於左。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