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心腹痛述古共二條】
●陳無擇云:十二經絡,外感六淫,則其氣閉塞,鬱於中焦,氣與邪爭,發為疼痛。
足厥陰心痛,兩急,引小腹連陰股相引痛。
手心主心痛,徹背,心煩,掌中熱,咽乾,目黃赤,滿。
足太陰心痛,腹脹滿,澀澀然大便不利,膈悶咽塞。
手太陰心痛,短氣不足以息,季空痛,遺矢無度,胸滿煩心。
足少陰心痛,煩極,面黑,心懸若饑,胸滿,腰脊痛。
背輸諸經心痛,心與背相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諸腑心痛,難以俛仰,小腹上衝,卒不知人,嘔吐泄瀉。
此皆諸經,諸俞,諸腑涉邪所致,病屬外所因。
若五臟內動,汨以七情,則其氣痞結,聚於中脘,氣與血搏,發為疼痛。
肝心痛者,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
真心痛者,如前經義。
脾心痛者,如錐鍼刺其心腹,蘊蘊然氣滿。
肺心痛者,若從心間起,動作痛益甚,色不變。
腎心痛者,與背相控,善瘈,如物從後觸其心,身傴僂。
胃心痛者,腹痛胸滿,不下食,食則不消。
皆臟氣不平,喜怒憂鬱所致,此屬內因。
飲食勞逸,觸忤非類,使臟氣不平,痞膈於中,食飲遁注,變亂腸胃,發為疼痛。
或飲啖生冷果實,中冷不能消散,結而為積,還食還發,名積心痛。
及有臟寒生蚘致心痛者。
所謂九種心痛,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注,曰去來痛者,除風熱寒屬外所因,餘皆不內外因。
更有婦人惡血入心脾經,發作疼痛,尤甚於諸痛。
更有卒中,客忤,鬼擊,屍疰,使人心痛,亦屬不內外因。
●丹溪曰:心痛即胃脘痛,雖日數多,不喫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喫物,還痛。
必須三五服藥後,方可漸漸喫物。
痛甚者,脈必伏,用溫藥附子之類,不可用參朮。
脈弦者是食,宜溫散。
蓋食得寒則凝,得熱則化,更用行氣,或利藥助之,無不愈。
脈滑者是痰,痰因氣滯而聚,阻礙道路,氣不得通而痛,宜導痰解鬱。
凡痛必用溫散,以其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也。
腹痛以手可重按者屬虛,宜參,朮,薑,桂之類;手不可按者是實,宜用硝黃下之。
肥白人腹痛,多是氣虛兼濕痰,宜半夏,人參,二朮之類。
飲食過傷而腹痛,宜木香檳榔丸下之。
如氣虛之人傷飲食而腹痛,宜調補胃氣并消導藥,參,朮,山楂,枳實,麥芽,木香,神之類。
如腹中常有熱而痛,此為積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小腹實痛,用青皮以行其氣;小腹因寒而痛,宜桂枝,吳茱萸。
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者,多死。
心痛,用山梔并劫藥止之,若又復發,前藥必不效,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
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