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呃逆述古共三條】
1.仲景曰: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
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陽明病,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
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與水則噦。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按以上四條,皆言胃之虛寒也。
虛寒者既不可攻,亦不可與水,則寒涼之藥亦當忌用可知。
論曰: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按此一條,即言噦之實邪也。
蓋便有不利,則氣有不達,下不達則上逆而出。
故小便不利者,當利其水;大便不通者,當通其便。
2.<要略>曰: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
乾嘔噦,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3.張子和吐式篇云:凡病在上者皆宜吐,然自胸以上大滿大實,痰如膠漆,微湯微散皆兒戲耳,若非吐法,病安能除?
曾見病之在上者,諸醫用藥盡其技而不效,余以涌劑少少用之,輒獲微效,可見吐法必可用於上,宜乎其效之速也。
按此吐法亦可治噦者,以其氣得伸而鬱得散也,故凡氣實而鬱者,在子和之法亦所宜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