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喘促論證】
氣喘之病,最為危候,治失其要,鮮不誤人。
欲辨之者,亦惟二證而已。
所謂二證者,一曰實喘,一曰虛喘也。
此二證相反,不可混也。
然則何以辨之?
蓋實喘者有邪,邪氣實也;虛喘者無邪,元氣虛也。
實喘者,氣長而餘;虛喘者,氣短而不續。
實喘者,胸脹氣粗,聲高息湧,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為快也;虛喘者,慌張氣怯,聲低息短,皇皇然若氣欲斷,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勞動則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長一息為快也。
此其一為真喘,一為似喘。
真喘者,其責在肺;似喘者,其責在腎。
何也?
蓋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氣犯之,則上焦氣壅而為喘。
氣之壅滯者,宜清宜破也。
腎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陰虧損,精不化氣,則下不交而為促。
促者斷之基也。
氣既短促,而再加消散,如壓卵矣。
且氣盛有邪之脈,必滑數有力,而氣虛無邪之脈,必微弱無神,此脈候之有不同也。
其有外見浮洪,或芤大至極,而稍按即無者,此正無根之脈也。
或往來弦甚,而極大極數,全無和緩者,此正胃氣之敗也。
俱為大虛之候。
但脈之微弱者,其真虛易知;而脈之浮空弦搏者,其假實難辨。
然而輕重之分,亦惟於此而可察矣。
蓋其微弱者,猶順而易醫;浮空者,最險而多變。
若弦強之甚,則為真臟。
真臟已見,不可為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