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喘促經義】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22:21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喘促經義】

景岳全書-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喘促經義

 

 

●至真要大論曰: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

 

●脈解篇曰:陽明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少陰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

 

●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息賁者,不治。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大奇論曰:肺之雍,喘而兩胠滿。

 

●太陰陽明論曰: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

 

陽受之則入六腑,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

 

●痺論曰: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

 

肺痺者,煩滿喘而嘔。

 

淫氣喘息,痺聚在肺。

 

腸痺者,數飲而不得出,中氣喘爭。

 

●陽明脈解篇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脈要精微論曰:肝脈,若搏,因血在下,令人喘逆。

 

●逆調論曰: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

 

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示從容論曰:喘欬者,是水氣并陽明也。

 

●玉機真藏論曰:秋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欬,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舉痛論曰: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刺禁論曰: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欬逆。

 

●五邪篇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欬動肩背。

 

繆刺論曰: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熱。

 

●經脈別論曰: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

 

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

 

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

 

度水跌仆,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

 

●平人氣象論曰:頸脈動,喘疾欬曰水。

 

●經脈篇曰:肺手太陰也,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欬。

 

腎足少陰也,是動則病饑不欲食,欬唾則有血,喝喝而喘。

 

●藏氣法時論曰: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汗出。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欬身重。

 

調經論曰:氣有餘則喘欬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

 

●水熱穴論曰: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

 

●熱病篇曰: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喘甚者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