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瘴氣治瘴續說】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21:59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瘴氣治瘴續說】

景岳全書-卷之十四性集雜證謨瘴氣治瘴續說

 

 

●繼洪曰:予寓嶺南既久,愈知瘴疾不易用藥。

 

若病人身熱而復寒,謂之冷瘴,不換金正氣散主之。

 

若身熱胸痞,或嘔,或噎,大便不利者,嘉禾散。

 

●若病輕而覺有食積,兼用些少感應丸,無積者不可用。

 

若病重者,不可妄用轉利,惟當溫中固下。

 

若冬末春初,因寒而作大熱者,小柴胡湯。

 

夏月因暑氣者,六和湯。

 

若身極熱,而頭極痛,脈數者,為熱瘴,宜用南人挑草子法,亦不可不服藥。

 

第此證病深,最為難治,蓋涼藥多不可用,惟宜熱藥,須得法以用之,如附子湯冷服者是也。

 

然此非工巧以處之則不可。

 

如身熱汗不多,頭痛未解,或且與和解散。

 

如腰以上極熱,腰以下稍涼,胸膈煩渴,腰腿重疼,或大便溏滑,其脈數而按之不實,此陽浮陰閉也,惟李侍詔生薑附子湯最妙,凡初病者,以生薑附子能發散耳。

 

若病經去汗既多,虛煩潮上,則惟恐其不斂不降,宜用熟附,乾薑,沉香而冷服之。

 

若便利,則不必沉香,如煩甚,則少加竹茹。

 

渴甚,多加人參,北五味。

 

欬逆加丁香,淡竹葉。

 

若煩躁而有異象,眩惑,夜不安寢,可略與溫膽湯,惟大便利者不可服。

 

若煩渴大作,宜奪命散,或用冷湯,倍加人參,附子。

 

若煩熱,大便自利,或小便不澀,不可以赤為熱,或膝脛以下稍涼,此乃病邪所激,氣血俱虛,表熱無以養中,故水熱而內虛也,可急服薑附湯之類,及灸氣海,足三里。

 

若至四肢厥冷,兩足冷甚,頭額虛汗,或時欬逆,脈數而促,其證多危,惟以三建湯之屬,能斂心液,能壯真陽,可以更生也。

 

又有啞瘴,即熱瘴之甚者。

 

醫書謂血得寒則凝泣,得熱則淖溢。

 

故熱瘴面赤,心熱,舌破,鼻,皆瘴熱沸其血上湧所致,故宜用挑草子法。

 

甚則血上塞其心竅,故昏不能言,或但噫噫作聲,即啞瘴也。

 

治此者,當散其血,用<局方>黑神散,立見神效。

 

其或涎迷心竅而舌強者亦有之,卻非真啞瘴也,及兼風痰之證者,俱當審察而後用治。

 

本論有無稽之方,俱削去不錄。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