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玻尿酸在膝蓋骨刺的臨床應用】
【撰文/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輔仁大學醫學院復健臨床學科主任、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 謝霖芬】
玻尿酸的作用
玻尿酸的作用主要是潤滑、吸震,並使關節液變得既黏稠又具彈性。
關節液中玻尿酸的黏稠性使關節在慢速運動時,發揮抗壓的作用;
而玻尿酸本身的高彈性則使其在關節高速活動時發揮吸震的功能。
什麼是骨刺?
「骨刺」是通俗的說法,正式的名稱叫做「骨性關節炎」,即是指關節因種種的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
由於骨折增生成尖刺狀,故俗稱「骨刺」,又因為此病與關節退化有關,所以又叫做「退化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發作的部位以脊椎(頸椎及腰椎)、膝蓋、手指、腳趾及髖關節最常見。以膝蓋骨刺而言,四十五歲以上男性的發病率為2.3%,女性為3.6%;
六十五歲之後,男性上升至8.3%,女性更高到18.0%。
膝蓋骨刺的主要的症狀是膝關節活動時(如蹲、跪、上下樓梯等)會感到疼痛。
此外,患者久坐、久站或剛睡醒時也會有僵直感。
嚴重時膝關節也會積水腫脹。
當關節嚴重磨損、退化時,常會造成行動上的困難,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外觀上可見到膝關節腫大、變形,在關節處有壓痛感,此外,大腿肌肉也常會萎縮、無力。
玻尿酸的療效如何?
療效通常不是立即顯現,而是慢慢產生的,一般最佳療效發生於第一次注射後6至8週,且可持續3至19個月不等,平均為6~8個月,療效消失後可再施打,重複施打並不會減損其療效。
研究顯示,患者的年齡在65歲以下,疼痛或關節積水為輕度至中度,關節腔只輕微變小,侵犯的關節限於關節之局部,或施打之部位採髕骨下(infrapatellar)之外側者,其療效較佳。
玻尿酸有哪些副作用?
在一篇關於4253位患者注射12699次的報導,一次注射引起的副作用為2.4%。
大多數的情形是注射之後隔數小時至數天內局部關節有疼痛、腫脹的現象,通常可自行緩解。
極少數的患者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造成關節嚴重腫脹疼痛,所幸均能復原過來。
此外,亦有數例急性假痛風(雙磷酸鈣鹽沉積症,CPPD)之報告,其原因可能是關節穿刺導致原先附著在關節滑膜上的雙磷酸鈣鹽掉到關節內所致,亦有人認為與玻尿酸改變關節中離子濃度有關。
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全身性的副作用,此點與服用或注射消炎止痛藥有很大的不同(註:可能有腸胃出血、腎炎或心臟病等副作用)。
大致說來,除了針刺之痛外,玻尿酸的副作用極低。
其他注意事項
注射之前須先考量玻尿酸注射的適切性。
首先要知道骨刺患者的疼痛並不一定是由骨刺引起,有時是因肌肉、肌腱、韌帶或滑液囊之病變所致,因此注射前須先排除這些可能性(因有其他更便宜、有效的方法)。
此外,當關節有急性發炎腫脹時,也不適合使用玻尿酸,因此時打入關節內的玻尿酸會被發炎的介質破壞、稀釋,而失去其功效。
接受注射之關節在24~36小時內不宜劇烈運動,亦不宜泡澡。
此外,孕婦、哺乳的婦女、對雞蛋白過敏者、關節或關節附近的皮膚感染者、關節嚴重腫脹發炎者或下肢有水腫者均不宜接受玻尿酸之注射。
結語
大多數的研究認為玻尿酸關節注射對膝蓋骨刺的患者有效,其有效率約60~90%。
注射前需先評估玻尿酸關節注射的適應性及禁忌症,適合者才可施打。
治療的負作用極低,但須注意注射處的消毒與無菌操作,以免引起關節的感染。
引用: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2376&f_ART_ID=18235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