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勞倦內傷論證共五條】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20:24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勞倦內傷論證共五條】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勞倦內傷論證共五條


1.勞倦一證,即東垣所謂內傷證也。

凡疾病在人,有不因外感而受病於內者,則無非內傷。

而東垣乃獨以飲食失節,勞役不足之病為內傷,其故何也?

蓋外感,內傷俱有惡寒發熱等證,外感寒熱者,即傷寒也;內傷寒熱者,即勞倦也。

傷寒以外邪有餘,多宜攻散;勞倦以內傷不足,多宜溫補。

然此二者,病多相類,最易惑亂,故東垣特用內傷二字以為外感之別。

蓋恐以勞倦之傷作傷寒之治,則必致殺人矣。

此其大義,所當先辨。

2.內傷之證,東垣以飲食勞倦為言,然飲食之傷有二,而勞倦之傷亦有二,當辨如左。

3.飲食內傷之證:凡飢飽失時者,大飢則倉廩空虛,必傷胃氣,太飽則運化不及,必傷脾氣;然時飢時飽而致病者,其傷在飢,故當以調補為主,是即東垣之所謂也。

其有不因飢飽,而惟以縱肆口腹,遂致留滯不化者,當以化滯消食為主,方治當從飲食門。

以上飲食二證,一以傷飢不足,一以留滯有餘,治當知辨也。

4.勞倦內傷之證;有因困倦而忽然發熱,或怠惰嗜臥懶于言語,其脈緩而大,或浮或細,而無外邪者,此即時人之所謂勞發也,單宜溫補為主。

有因積勞飢飽致傷脾腎,則最易感邪,而病發熱頭痛,脈緊惡寒類傷寒等證,此內傷外感兼而有之,是即所謂勞力感寒證也。

若以此為真傷寒,則既由勞傷已因不足,是傷寒正治之法不可用也。

若以此為非傷寒,則甚至發斑發狂,結胸譫語等證,無不有之,而不曰傷寒則人不服也。

觀東垣云,大梁受圍之後,死者多人,豈俱感風寒者?

誠至言也。

第為兵革所困者明,為利名所困者暗,故今人多以勞倦而患傷寒者,無非此類。

昧者不知,而妄治殃人,豈其天年之果盡耶?

誠可憫也。

以上勞倦二證,皆為內傷,而一以無邪,一以有邪,當辨而治也。

5.凡飢飽勞倦,皆能傷人。

蓋人以飲食為生,飲食以脾胃為主,今飢飽不時,則胃氣傷矣。

又脾主四肢,而勞倦過度,則脾氣傷矣。

夫人以脾胃為養生之本,根本既傷,焉有不病?

而人不知慎,病斯及矣。

故有以勞倦致動虛火而病者,有以飢餒致傷中氣而病者;或以勞倦之後加之忍飢,或以忍飢之後加之勞倦,然而兩者之中則尤以受飢為甚。

所以飢時不可臨病,飢時不可勞形,飢時不可受寒,飢時不可任性,飢時不可傷精,飢時不可酬應。

知此數者,是即卻病養生之道也。

凡犯此者,豈惟貧賤者為然?

而富貴者尤多有之。

蓋有勢不容己,則未免勞心竭力,而邪得乘虛而入者,皆內傷不足之證也。

奈時醫不能察,無論虛實悉曰傷寒,但知瀉火逐邪及汗吐下三法,不知忘食忘勞,既困于己,再攻再削,又困于醫,標本俱竭,其能生乎?

余目睹受此害者多矣,恨不一時救正。

其如沿習成風,釋疑未易,故特演東垣大意,囑筆於此,用效長夜之燈也。

觀者其三思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