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虛損述古共四條】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20:21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虛損述古共四條】
【
景岳全書-卷之十六理集雜證謨虛損述古共四條
】
●[難經]曰:損脈之為病奈何?
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
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
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
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
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反此者,至脈之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損其肺者,益其氣。
損其心者,調其營衛。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損其肝者,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
此治損之法也。
不能治其虛,安問其餘?
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中工之所害也。
●賓按此上損下損之說,其義極精,然有未盡者,猶宜悉也。
蓋凡思慮勞倦外感等證則傷陽,傷於陽者,病必自上而下也;色慾醉飽內傷等證則傷陰,傷於陰者,病必自下而上也。
如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之類,此即自上而下者也。
又經曰: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此即自下而上者也。
蓋自上而下者,先傷乎氣。故一損損於肺,則病在聲息膚腠。
二損損於心,則病在血脈顏色。
三損損於胃,則病在飲食不調。
四損損於肝,則病為瘈瘲疼痛。
五損損於腎,則病為骨痿,二便不禁。
此先傷於陽,而後及乎陰,陽竭於下,則孤陰無以獨存,不可為也。
自下而上者,先傷乎精。
故一損損於腎,則病為泉源乾涸。
二損損於肝,則病為血動筋枯。
三損損於脾,則病為痰涎壅盛。
四損損於心,則病為神魂失守。
五損損於肺,則病為喘急短氣。
此先傷乎陰,而後及乎陽,陰竭於上,則孤陽無以獨生,不可為也。
故曰:心肺損而神衰,肝腎虛而形敝,脾胃損而食飲不歸血氣。
凡明哲之士,則當察所由,而預防其漸,又何虛損之可慮?
若待源流俱竭,而後歸罪於藥之不效,醫之不良,此其愚也亦甚矣。
●[巢氏病源]曰:夫虛勞者,五勞七傷六極是也。
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
又有肺勞者,短氣而面浮,鼻不聞香臭。
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
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
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嚥唾。
腎勞者,背難以俛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囊濕生瘡,小腹滿急。
●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
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髮落,忽忽喜忘。
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
四曰骨極,令人痠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
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肉。
六曰精極,令人少氣,然內虛,五臟氣不足,髮毛落,悲傷喜忘。
●七傷者:一曰太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
二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少氣,目闇。
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
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欬嗽,鼻鳴。
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喜忘喜怒。
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髮膚枯夭。
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
又曰: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裏急,四曰精寒,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舉。
●王節齋曰:人若色慾過度,傷損精血,必生陰虛火動之病。
睡中盜汗,午後發熱,咯咯欬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甚則痰涎帶血,或欬血,吐血,衄血,身熱脈沉數,肌肉消瘦,此名勞瘵,最為難治,輕者用藥數十服,重者期以歲年。
然必須病人惜命,堅心定志,絕房室,息妄想,戒惱怒,節飲食,以自培其根,此謂內外交治,庶可保全。
●薛立齋曰:勞瘵之證,大抵屬足三陰虧損,虛熱無火之證,故晝發夜止,夜發晝止,不時而作。
當用六味地黃丸為主,以補中益氣湯調補脾胃。
若脾胃先損者,當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以六味地黃溫存肝腎,多有得生者。
若誤用黃柏,知母之類,則復傷脾胃,飲食日少,諸臟愈虛,元氣下陷,腹痞作瀉,則不可救矣。
夫血吐血之類,因虛火妄動,血隨火而泛行,或陽氣虛,不能攝血歸經而妄行,其脈弦洪,乃無根之火浮於外也。
大抵此證多因火土太旺,金水衰涸之際,不行保養,及三冬火氣潛藏,不遠幃幙,戕賊真元,故至春末夏初,患頭疼腳軟,食少體熱,而為注夏之病。
或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勞役,四時迭病,此因氣血方長而勞心虧損,精神未滿而早為斲喪,故其見證難以名狀。
若左尺脈虛弱或細數,是左腎之真陰不足也,用六味丸。
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是命門之相火不足也,用八味丸。
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也,用十補丸。
此皆滋其化源也,仍須參前後發熱,欬嗽諸證治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