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火證論虛火共三條】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2 20:13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火證論虛火共三條】
【
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雜證謨火證論虛火共三條
】
•凡虛火證,即假熱證也,余于首卷[寒熱真假篇],已言之詳矣。
然猶有未盡者,如虛火之病源有二,虛火之外證有四。
何也?
蓋一曰陰虛者能發熱,此以真陰虧損,水不制火也;二曰陽虛者亦能發熱,此以元陽敗竭,水不歸源也。
此病源之二也。
至若外證之四,則一曰陽戴於上,而見於頭面咽喉之間者,此其上雖熱而下則寒,所謂無根之火也;二曰陽浮於外,而發於皮膚肌肉之間者,此其外雖熱而內則寒,所謂格陽之火也;三曰陽陷於下,而見於便溺二陰之間者,此其下雖熱而中則寒,所謂失位之火也;四曰陽亢乘陰,而見於精血髓液之間者,此其金水敗而鉛汞乾,所謂陰虛之火也。
此外證之四也。
然證雖有四,而本則惟二:或在陰虛,或在陽虛,而盡之矣。
第陰虛之火惟一,曰金水敗者是也;陽虛之火有三,曰上,中,下者是也。
凡治此者,若以陰虛火盛,則治當壯水,壯水之法,只宜甘涼,不宜辛熱;若以陽虛發熱,則治宜益火,益火之法,只宜溫熱,大忌清涼。
第溫熱之效速,每于一,二劑間便可奏功;甘涼之力緩,非多服不能見效也。
然清涼之藥,終不宜多,多則必損脾胃;如不得已,則易以甘平,其庶幾耳;倘甘平未效,則惟有甘溫一法,斯堪實濟,尚可望其成功,否則生氣之機,終非清涼所能致也。
此義最微,不可不察。
•氣本屬陽。
陽氣不足,則寒從中生,寒從中生,則陽無所存而浮散於外,是即虛火,假熱之謂也。
而假寒之證,其義亦然。
是以虛火實火,亦總由中氣之有虛實耳。
凡氣實於內而為寒者,有如嚴冬陽伏於下而陰凝於上,故冰雪滿地而井泉溫暖也;氣虛於內而為熱者,有如盛夏,陰盛於中而陽浮於外,故炎夏逼人而淵源清冷也。
天地間,理原如此,故不可見熱即言熱,見寒即云寒,而務察其寒熱之本。
•火有虛實,故熱有假真,而察之之法,總當以中氣為之主,而外證無足憑也。
故凡假熱之證,本中寒也;假寒之證,本內熱也。
中寒者,原是陰證;內熱者,原是陽證。
第以惑者不明,故妄以寒證為假熱,熱證為假寒,而不知內熱者當遠熱,內寒者當遠寒。
內有可據,本皆真病,又何假之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