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類經 卷二十九 會通類 藏象356】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31 23:03
標題: 【類經 卷二十九 會通類 藏象356】

類經 卷二十九 會通類 藏象356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見陰陽類四。)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陰陽五。)

 

陰者主臟,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

 

(針刺二十八。)

 

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

 

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經絡二十八。)

 

陽中之少陰,肺也。

 

陽中之太陽,心也。

 

陰中之少陽,肝也。

 

陰中之至陰,脾也。

 

陰中之太陰,腎也。

 

(經絡十五。)

 

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疾病二十四。)

 

肝為牡臟,其色青,其時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

 

心為牡臟,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脾為牝臟,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己,其音宮,其味甘。

 

肺為牝臟,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

 

腎為牝臟,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鹹。

 

是為五變。

 

(針刺十七。)

 

春脈者肝也。

 

夏脈者心也。

 

秋脈者肺也。

 

冬脈者腎也。

 

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傍者也。

 

(脈色類十。)

 

九野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

 

(運氣一。

 

脈色五。)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六腑者,所以受水穀而行化物者也。

 

(經絡十二。)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

 

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

 

(疾病類五十八。)

 

五臟六腑,肺為之蓋,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

 

肝者主為將,脾者主為衛,腎者主為外。

 

六腑者,胃為之海。

 

(藏象二十九。)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針刺六十四。)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疾病七十一。)

 

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成此形。

 

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

 

(疾病十八。

 

《本神篇》曰︰脾藏營,心藏脈,腎藏精。

 

詳藏象十。)

 

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膽為怒,是為五病。

 

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是謂五並。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九針論》曰︰腎藏精志也。)

 

是謂五臟所藏。

 

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疾病二十五。)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陰陽一。)

 

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

 

(脈色三十二。)

 

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黃,腎色黑。

 

(疾病類二十四。)

 

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

 

(疾病八十。)

 

重陽之人, 高高,言語善疾,舉足善高,心肺之藏氣有餘,陽氣滑盛而揚,故神動而氣先行。

 

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

 

(針刺二十二。)

 

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

 

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

 

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脈也。

 

(針刺二。)

 

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

 

(疾病七十一。)

 

肺者臟之蓋也,(疾病八十二。)

 

肺者氣之本。

 

(藏象二。)

 

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疾病六十一。)

 

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經絡二十一。)

 

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疾病十三。)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疾病三十四。)

 

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

 

(脈色二十七。)

 

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

 

(經絡二十三。)

 

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

 

氣之離臟也,卒然如弓弩之發,如水之下岸。

 

(經絡十三。)

 

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

 

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氣味二。)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脈色十一。)

 

脈無胃氣亦死。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脈色十二。)

 

腎者至陰也。

 

肺者太陰也。

 

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腎者牝臟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

 

(針刺三十八。)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藏象十三。)

 

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疾病八十二。)

 

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

 

(氣味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經絡一。)

 

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病難已。

 

(脈色十二。)

 

神︰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

 

(運氣三。)

 

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

 

(運氣四十。)

 

玄生神,神在天為風。

 

(運氣三。

 

藏象六同。)

 

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

 

(陰陽四。)

 

陰陽者,神明之腑也。

 

(陰陽一。

 

運氣三。)

 

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

 

(運氣二十四。)

 

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

 

(運氣十五。)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

 

(運氣九。)

 

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脈色十。

 

論治十四。)

 

出入有行,以轉神明。

 

(脈色八。)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

 

故能形與神俱。

 

不知持漏,不時御神。

 

(俱攝生一。)

 

四氣調神。

 

(攝生四。)

 

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起居如驚。

 

神氣乃浮,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俱疾病五。)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疾病六十七。)

 

心藏神。

 

(疾病二十五。)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藏象一。

 

運氣四十三。)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藏象二。)

 

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針刺二十三。)

 

心藏脈,脈舍神。

 

(藏象十。)

 

積神於心,以知往今。

 

(脈色三十二。)

 

血者神氣也。

 

(經絡二十三。)

 

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

 

(疾病八十。)

 

兩神相搏,合而成形。

 

(藏象二十五。)

 

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

 

(藏象二十七。)

 

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

 

(俱藏象二十八。)

 

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

 

(脈色五。

 

運氣一。)

 

腑精神明,留於四藏。

 

(藏象十二。)

 

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氣味一。)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

 

(經絡十四。)

 

重陽之人,其神易動。

 

(針刺二十二。)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攝生二。)

 

呼吸精氣,獨立守神。

 

去世離俗,積精全神。

 

(俱攝生三。)

 

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

 

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

 

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俱藏象九。)

 

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

 

(論治十七。)

 

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

 

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俱脈色十七。)

 

神在秋毫,屬意病者。

 

神屬勿去,知病存亡。

 

神無營於眾物。

 

必正其神。

 

(俱針刺七。)

 

一曰治神。

 

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俱針刺九。)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藏象十一。)

 

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

 

神者正氣也。

 

(針刺一。)

 

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

 

(運氣十二。)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營衛血氣之盛衰。

 

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俱針刺十三。)

 

莫知其形,若神仿佛。

 

用針之要,無忘其神。

 

(俱針刺十。)

 

推闔其門,令神氣存。

 

(針刺十四。)

 

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

 

(針刺二十九。)

 

醫不能嚴,不能動神。

 

(論治十八。)

 

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專。

 

(論治十九。)

 

必一其神,令志在針。

 

以移其神,氣至乃休。

 

(俱針刺六十二。)

 

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針刺五十六。)

 

瀉虛補實,神去其室。

 

補虛瀉實,神歸其室。

 

(疾病五十六。)

 

神變而止。

 

(針刺十九。)

 

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

 

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

 

人虛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

 

人神不守,非達至真。

 

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俱運氣四十三。)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何者為神?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俱藏象十四。)

 

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俱論治十七。)

 

五神失守,邪鬼干人。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運氣四十四。)

 

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

 

(論治十八。)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疾病九十一。)

 

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疾病十八。)

 

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神不使也。

 

(論治十五。)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