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類經 卷十八 疾病類 癰疽五逆237】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31 21:49
標題: 【類經 卷十八 疾病類 癰疽五逆237】

類經 卷十八 疾病類 癰疽五逆237

 

 

(《靈樞‧玉版篇》)

 

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小針能取之乎?

 

(喜怒不測,則氣有所逆;飲食不節,則臟有所傷;陰氣不足,故營有不行;陽氣有餘,故熱從而聚,皆足以致癰疽也。)

 

岐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邪不可留也。

 

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

 

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

 

夫至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不亦離道遠乎?夫癰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

 

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邪在天下則為亂,邪在人身則為病,及其已成,則雖聖人不能使之化,是以邪不可留也。

 

譬之用兵者,必有夙教,必有定謀,而後可保其無危。

 

人之治身,可素無調養之道乎?故惟聖人乃能自治於未形,愚者每遭其患矣。)

 

黃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膿已成不予見,為之奈何?

 

岐伯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不予遭也。

 

(此言兆庶之多,千古之邈,安得人人遭遇以救其疾苦,故惟有著之竹帛,以遺教將來,正為人之不予遭也。)

 

黃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道之以小針治乎?

 

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 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唯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針小者功小,無濟於事;針大者多害,恐有所傷。

 

故惟砭石及鈹針鋒針,皆可以取癰疽之膿血。

 

針義詳針刺類二。

 

砭,標兼切。

 

鈹音披。)

 

黃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

 

岐伯曰︰其在逆順焉。

 

黃帝曰︰願聞逆順。

 

岐伯曰︰以為傷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內藥而嘔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項中不便,是四逆也;音嘶色脫,是五逆也。

 

除此五者為順矣。

 

(又《寒熱病篇》曰︰五臟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背三,五臟之 四,項五。

 

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是亦五逆之屬也。

 

詳針刺類五十四。

 

內,納同。

 

嘶 音西,聲破損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