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嗎啡”與健康】
人們很早就知道腦內嗎啡的存在,但除了鎮痛效果外,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作用,因此長期未被重視,但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腦內嗎啡其實蘊藏著極大的效力。
人在生氣發怒的時候,會感覺到精神的緊張興奮,于是大腦分泌出一種叫做去甲腎上腺素的物質。
這是一種荷爾蒙,但不知道什麼緣故,這種物質具有劇毒,據說其毒性僅次于自然界中的蛇毒。
當然,大腦分泌的這種荷爾蒙極其微量,但如果經常生氣動怒,精神總是處于緊張激動的狀態,這種劇毒的荷爾蒙會導致疾病,加速衰老甚至早逝。
到我醫院就診的患者也不例外,可以說,不論什麼病都和去甲腎上腺素有關。
不論遇到多麼不愉快的事情,只要采取積極的向前看的態度,腦內就分泌出對身體有益的荷爾蒙。
不論自己所處的環境多麼優越,只要心情怨怒憎恨、憂愁苦悶,腦內就分泌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
凡事都能運用利導思維,采取樂觀開朗的態度,就能無病無痛,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年輕的精神。
最近,利導思維、肯定性思考這些名詞成為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一般人的理解是,“事情往好的方面去考慮,就不會造成精神緊張”,“凡事向前看,必有好結果”。
在醫學界也開始討論同樣的話題。心靈和身體總是在不停地對話,于是“心靈所思考的”就不是抽象的觀念性的東西,而是物質化的“作用于身體”的東西。
所以,養成利導思維習慣的人不易得病,反之,遇到什麼事情只會弊導思維的人,動不動就生病。
同樣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有的人身強力壯,有的人卻體弱多病,這雖然不能全部歸結為利導思維和弊導思維的原因,但這種“心靈思考”的差異無疑造成極大的影響。
總想通過醫療手段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也是為我自己著想。
我覺得不為社會、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大腦肯定要把自己引向毀滅。
其實,我們精力充沛地工作的時候,大腦就非常活躍,不斷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荷爾蒙。
多巴胺是一種激發人的熱情干勁的荷爾蒙,但如果分泌過多,能量消耗過頭,會造成早逝。即使幸免一死,也會出現精神分裂癥、癲癇病等。
不分泌多巴胺,就會得帕金森病、痴呆癥。過去有不少天才英年早逝或者患大腦疾病,恐怕和多巴胺過量有很大關系。
勤奮緊張地工作的商貿人員以及業績輝煌的企業家往往多巴胺過量。
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就必須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因此整個身心斗志昂揚地拼搏廝殺。
在這種你死我活的戰場上即使大獲全勝,如果不善于活用腦內嗎啡,也不可能長壽。
像田中角榮、小佐野賢治那樣在政治上和事業上叱吒風雲、獲得巨大成功的出類拔萃的人物,仍然過早地死去。
從大腦活動的情況來看,也可以說這是因為不善于活用腦內嗎啡的緣故。恐怕是斗爭荷爾蒙分泌過量縮短了他們的壽命。
要成就一番大事業,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能量。
缺乏能量,事業無從談起;但如果為此不顧一切地激發自己的能量,又會面臨疾病和死亡的威脅。
二者看似二律背反,其實有一條協調平衡的捷徑。
這就是善于利用腦內嗎啡。
多巴胺大量分泌出來後,由于消耗能量,身體精疲力竭,這時候要是分泌出腦內嗎啡,多巴胺就能發揮出平時的10倍、20倍的功能作用。
也就是說,腦內嗎啡具有類似杠桿原理那樣的增強能量效果。
不論精力如何旺盛充沛,多巴胺分泌過量總有副作用。
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必定大量產生活性氧。
但腦內嗎啡不存在這個問題。
運用腦內嗎啡增強少量的多巴胺的功能效果,可以說是理想的大腦使用法。
自古以來,高僧能高瞻遠矚,洞察人間俗世,具有感化人的心靈的力量,而且不論在哪個時代都健康長壽。
觀察一下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會發現許多有效地運用腦內嗎啡的地方。
另外,豁達樂觀的人一般都長壽。
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這些人對疾病具有強大的抵抗力。
這也是腦內嗎啡的作用效果。
他們即使感染上艾滋病毒,大概也不會像一般人那樣發病。免疫力得到提高,治愈力自然也隨之增強。
情緒與健康關系的物質基礎---NK細胞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
雖然不能少十年,但卻反映情緒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近年科學研究發現,情緒與健康關系的物質基礎主要與體內一種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有著密切關系。
NK細胞是在1975年被一些科學家發現的,在形態上屬于大顆粒淋巴細胞,來源于骨髓,佔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的5%———10%。
它具有廣譜抗腫瘤細胞作用,特別是對淋巴瘤和白血病細胞作用更為明顯,是抗瘤免疫的第一線細胞。
早些時候,由于發現NK細胞具有抗癌活性,因此,科學家想方設法增加NK細胞在體內的數量,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NK細胞數量增多其功能反而下降,NK細胞最多的人往往正是易患癌癥的人。
健康人群和動物遭受各種不良刺激時,體內NK細胞可隨之增加,但卻不能防御因刺激而引起的疾病。
那麼到底NK細胞通過什麼環節發揮其抗癌作用,長期以來被視為一個謎。
近年發現,一些戰勝癌癥的“抗癌明星”,雖然他們體內NK細胞並不一定很多,但非常活躍,而癌癥日趨惡化的患者,體內NK細胞並不一定少,但其活性幾乎接近零。
進一步研究發理,NK細胞是否具有活性,與其細胞內存在的顆粒有密切關系。
活性增強時,顆粒中所存的分泌系統分泌出一種物質,此物質覆蓋于靶細胞(如癌細胞)上才能發揮其殺傷作用。
此種與NK細胞活性相關的分泌系統,受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和控制。
當情緒處于低潮時,每天郁郁寡歡、愁腸百結,則NK細胞分泌系統功能被抑制,從而降低了它們的殺傷作用,據測試NK細胞活性可下降20%以上。
如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樂觀地生活,歡欣鼓舞,無憂無慮,那麼NK細胞活性明顯升高。
據稱,癌癥自然消退與NK細胞活性升高有著重要關系。
由此看來,情緒與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相關性。
情緒,這一心理的重要因素,對人類致病與治病的影響並非是抽象的、空洞的,它有著具體的物質基礎。如果在生活中能永遠地笑起來,不為任何干擾所左右,那麼你的身心將永遠健康。
癌癥,是當今世界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病癥之一;
盡管隨著醫學的進步,已不再是以往人們普遍認為的“不治之癥”,但治愈的根除的靈丹妙藥尚未問世,人們對此仍然“談癌色變”。
就我國而言,據權威部門的統計數字,每年新發癌癥病人約達120萬例之多,每年死于癌癥惡魔者也多達90萬人左右,約佔當年人口死亡率的14%;
目前仍有大約180萬名癌癥患者亟待治療,且仍有不斷攀升的趨勢。
其實癌癥除了採用某些藥物和抗癌食物防治外,心理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台,隨著各種治療和控制癌癥的藥物相繼產生的同時,近來美國癌癥協會的科學家們發布了一項令人振奮的研究結果︰
在癌癥患者中,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癌癥自然消退,而且一經消退之後極少再次復發。
他們對176例自然消退的癌癥病人,在進行長期觀察之後發現,這些癌癥得以自然消退的患者中,絕大多數是那些平日性格開朗、喜歡運動鍛煉和生活樂觀的人。
由此可見,癌癥能否自然消退並痊愈,與癌癥者的心理因素息息相關。
那麼,癌癥病人應當具備怎樣的心理要素呢?
這方面,日本的著名醫學專家伊丹教授指出︰“懼怕死亡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沒有這種害怕心理是不正常的。
對于懼怕心理不要去管它重點應放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上。”于是,他提出了一種對付“不治之癥”的新辦法。
即“認識生活價值療法”。它鼓勵癌癥病人,以建設性的積極態度生活,以達到治療癌癥及其它頑癥之目的。
這種心理療法的關鍵,在于調動病人體內潛藏的抵御癌細胞和其它病毒的能力,讓患者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並主動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對抗疾病,使大腦皮層能夠產生良好的興奮作用;
用這種興奮可以有效的刺激大腦下部和與激素分泌有關的禽垂體興奮,從而人的機體免疫力不斷地得到增強。
此外,許多專家還指出,注意飲食對預防癌癥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他們建議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多進食下列食品︰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肯有抗癌作用的維生素A)、白蘿蔔(具有吞噬癌細胞作用並對致癌物質進行分解的功能)、以及酸牛奶、花粉、粗縴維、大蒜、蘆筍、香菇、海藻、杏仁、腰果、花生、芝麻、大豆、米糠油、金針菇等及其制品,因為這些食物都是目前已知的對治療癌癥和促進癌癥自愈極為有利的天然抗癌防癌食物。
有關專家還認為,有些醫生和親屬對已經確診為癌癥的病人,採取對其本人設法保密的做法是弊多利少的。
因為,這樣做不利于患有思想和精神準備,從而不能有效的激發與調動體內潛藏抵御癌細胞和其它病毒的能力,從而減低癌癥自愈的可能性。
相反,病人面對疾病,樂觀的生活,對戰勝癌癥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心理狀態和癌
心理因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生活方式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憂愁、苦悶、悲哀、憤怒、內疚等,被稱為C型心理模式,C是英語中“癌”Cancer的第一字母,即癌式心理(心理狀態)。
具有此種心理的人容易生癌。
不良刺激可引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促發癌癥發生和發展。
澳大利亞科學家曾作一實驗︰將小白鼠分置在A、B兩個籠子裡,A籠子置于環境優雅處,B籠子不斷地被敲打,籠子里老鼠處于“恐怖”之中。
再給予致癌物質。
結果A籠里老鼠僅少數得癌,生存期也較長,而B籠里老鼠則大多數患癌,並很快死掉。
日本的科學家作了類似實驗︰
給完全相同的兩組小鼠投放相同數量的致癌物質尿烷,但讓其中一組小鼠隔著玻璃觀看同類小鼠觸電後痛苦不堪的情形。
10多個月後,給予精神刺激的小鼠癌癥發生率是沒有給予刺激的一組小鼠的5倍,而且腫瘤體積也大。
相反,良好的心理狀態可延緩癌的發展。
美國懷俄明州卡斯珀城的安娜‧瑪莉,33年內患了17種癌癥,仍然很好地活著。
她在24歲時背部長了一癌,醫生把它切除了,此後,又相繼生皮膚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結腸癌、乳腺癌、肺癌、腦瘤、食管癌、喉癌、宮頸癌、骨癌,再後癌又侵入淋巴結、子宮和胃,再後左眼球也長了小癌瘤,並患血癌。
雖然接受了放療和化療,但癌仍不斷發生。他沒有失望,開始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治療,不再服用治癌藥物,改吃健康食物和多種維生素。數月以後奇跡發生了︰
她的癌停止進展了。
問她有什麼絕招,她說︰“我患癌以後,朋友都說我臉上氣色很好,很漂亮,這種鼓舞給了我力量”。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記錄了接受手術889次的世界紀錄。
記錄創造者是美國南科他州電氣技師詹遜。
30年前,他開始患皮膚癌,並相繼擴展到骨骼和內髒,他也因此而一次一次接受手術,臉部、頸部、手臂、背部、腦部和膽囊都留下了手術刀跡。
他是世界有名的明尼甦達州梅奧(Mayo)診所的長期病人,醫生準備在他去世後研究他的遺體,但這一想法迄今未實現,因為他還活著,還在繼續創造世界記錄。
30年來,詹遜坦然面對疾病,從不讓死亡的陰影籠罩自己,這種心理狀態顯然是他戰勝癌癥的一個因素。
“心理免疫”是挑戰癌魔的“良藥”
“癌癥是絕癥”,“癌癥就是死亡”,是許多病人焦慮,恐懼的原因。
臨床工作中,為了幫助病人克服焦慮、恐懼,一定要通過優質服務,心理疏導,幫助病人建立“心理抗爭”和良好的心理狀態。
現代醫學提出的“心理免疫”新概念,就是指人們在患病時需要“心理抗爭”,樹立信心。
英國皇家醫學院觀察了475名癌癥手術後患者,發現注意心態調理有信心戰勝疾病的病人,67%生存10年以上,而那些精神頹靡甚至絕望的人,87%在手術後不久便死亡了。
進一步研究證明,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發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刺激免疫細胞的功能和抗體生成。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ioPYMv6THQIxjbVCp50V02g-/article?mid=3366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