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十二 論治類 辟療五疫148】
(素問遺篇刺法論)
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五疫,即五運疫癘 之氣,詳見運氣類四十一,與此原出同篇,所當互考。
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謂欲禁止其傳染也。)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干。
(疫癘乃天之邪氣,若吾身正氣內固,則邪不可干,故不相染也。
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氣,故曰天牝,老子謂之玄牝,是亦此義。
氣自空虛而來,亦欲其自空 虛而去,故曰避其毒瓦斯,天牝從來,復得其往也。
蓋以氣通於鼻,鼻連於腦中,流布諸經,令人相染矣。
氣出於腦,謂嚏或張鼻泄之,則邪從鼻出,毒瓦斯可令散也。)
氣出於腦,即先想心如日。
(日為太陽之氣,應人之心,想心如日,即所以存吾之氣,壯吾之神,使邪氣不能犯也。)
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心之所至,氣必至焉,故存想之,則神有所注而氣可王矣。
左行於東,化作林木之狀,所以壯肝氣也。)
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所以壯肺氣也。)
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所以壯心氣也。)
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而下,化作水;(所以壯腎氣也。)
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
(所以壯脾氣也。)
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
(煌煌,輝耀貌。
天行疫癘傳染最速,故當謹避之如此。)
又一法,於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舊注曰︰用遠志去心,以水煎之,飲二盞,吐之,不疫。)
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泄汗。
(謂以祛邪散毒之藥,煎湯三浴,以泄其汗也。)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紫金半兩,(以金箔同研之,可為細末。)
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築地實,不用爐,不須藥製,用火二十斤 之也,七日終,(常令火不斷。)
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藥地中七日,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咽之,服十粒,無疫干也。
(合子,即瓷罐之屬。
順日研之,謂左旋也。
按︰此遺篇之言,乃出後人增附,法非由古,未足深信,愚有避疫法在陰陽類首章,所當並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