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類經 卷九 經絡類 陰陽離合114】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31 20:41
標題: 【類經 卷九 經絡類 陰陽離合114】

類經 卷九 經絡類 陰陽離合114

 

 

(素問陰陽離合論 全)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

 

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此言天地之陰陽,無不合於人者。

 

如上為陽,下為陰,前為陽,後為陰,皆其理也。

 

然而三陰三陽,其亦有不相應者,故疑以為問。)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謂陰陽之道,合之則一,散之則十百千萬,亦無非陰陽之變化。

 

故於顯微大小,象體無窮,無不有理存焉。

 

然變 化雖多,其要則一,一即理而已。

 

是以人之三陰三陽,亦豈有不應乎天地者哉?此上二節義,又出五營運大論,詳運氣類四。)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天覆地載,即陰陽之上下也。

 

凡萬物方生者,未出乎地,處陰之中,故曰陰處。

 

以陰形而居陰分,故又曰陰中之陰也。)

 

則出地者,名曰陰中之陽。

 

(形成於陰而出於陽,故曰陰中之陽。)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陽正其氣,萬化乃生;陰主其質,萬形乃成。

 

易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大抵陽先陰後,陽施陰受,陽之輕清未形,陰之重濁有質,即此之謂。

 

予,與同。)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

 

(四時陰陽,先後有序,若失其常,則天地四塞矣。

 

四塞者,陰陽痞隔,不相通也。

 

長,上聲。

 

塞,入聲。)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凡如上文者,皆天地陰陽之變也。

 

其在於人,則亦有陰中之陽,陽中之陰,上下表裡,氣數皆然,知其數則無不可數矣。

 

數,推測也。

 

數字,上者去聲,下者上聲。)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分而言之謂之離,陰陽各有其經也。

 

並而言之謂之合,表裡同歸一氣也。)

 

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

 

(雲聖人者,崇人道之大宗也。

 

南面而立者,正陰陽之向背也。

 

廣,大也。

 

南方者,丙丁之位。

 

天陽在南,故日處之;人陽亦在南,故七竅處之。

 

易曰︰相見乎離。

 

即廣明之謂。

 

且人身前後經脈,任脈循腹裡,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沖 脈循背裡,出頏顙,其輸上在於大杼。

 

分言之,則任行乎前而會於陽明,沖行乎後而為十二經脈之海,故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合言之,則任沖名位雖異,而同出一原,通乎表裡,此腹背陰陽之離合也。)

 

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衝脈並少陰而行,故太沖之地為少陰。

 

地者,次也。

 

有少陰之裡,則有太陽之表,陰氣在下,陽氣在上,故少陰經起於小指之下,太陽經止於小指之側,故曰少陰之上名太陽也。

 

太陽之脈起於目,止於足,下者為根,上者為結,故曰根於至陰,結於命門。

 

命門者,目也。

 

此以太陽而合於少陰,故為陰中之陽。

 

然離則陰陽各其經,合則表裡同其氣,是為水臟陰陽之離合也。

 

下仿此。)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身之中半也。

 

中身而上,心之所居,心屬火而通神明,故亦曰廣明。

 

心臟之下,太陰脾也,故廣明之下,名曰太陰。

 

太陰之表,陽明胃也,故太陰之前,名曰陽明。

 

陽明脈止於足之次趾,與太陰為表裡,故曰根起於厲兌,為陰中之陽。

 

此土臟陰陽之離合也。)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少陽與厥陰為表裡,而少陽止於足之小趾次趾端,故厥陰之表,為陰中之少陽也。

 

所謂少陽者,以厥陰氣盡,陰盡而陽始,故曰少陽。

 

此木臟陰陽之離合也。)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此總三陽為言也。

 

太陽為開,謂陽氣發於外,為三陽之表也。

 

陽明為闔,謂陽氣蓄於內,為三陽之裡也。

 

少陽為樞,謂陽氣在表裡之間,可出可入,如樞機也。

 

然開闔樞者,有上下中之分,亦如上文出地未出地之義,而合乎天地之氣也。)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三經者,言陽經也。

 

陽從陽類,不得相失也。

 

其為脈也,雖三陽各有其體,然陽脈多浮,若純於浮,則為病矣。

 

故但欲搏手有力,得其陽和之象,而勿至過浮,是為三陽合一之道,故命曰一陽,此三陽脈之離合也。)

 

帝曰︰願聞三陰。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

 

(外者為陽,言表也。

 

內者為陰,言裡也。

 

然則中為陰,總言屬裡者為三陰如下文也。)

 

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其沖在下,名曰太陰,以太陰居衝脈之上也。

 

上文曰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廣明以心為言,衝脈並腎為言,蓋心脾腎三臟,心在南,脾在中,腎在北也。

 

凡此三陽三陰皆首言衝脈者,以沖為十二經脈之海,故先及之,以舉其綱領也。

 

太陰起於足大趾,故根於隱白。

 

以太陰而居陰分,故曰陰中之陰。

 

此下三陰表裡離合之義,俱如前三陽經下。

 

後準此。)

 

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

 

(脾下之後,腎之位也,故太陰之後,名曰少陰。

 

少陰脈起小趾 之下,斜趨足心,故根於涌泉穴。

 

腎本少陰而居陰分,故為陰中之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

 

(腎前之上,肝之位也,故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

 

厥陰起於足大趾,故根於大敦。

 

厥,盡也,絕,亦盡也。

 

此陰極之經,故曰陰之絕陽,又曰陰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此總三陰為言,亦有內外之分也。

 

太陰為開,居陰分之表也。

 

厥陰為闔,居陰分之裡也。

 

少陰為樞,居陰分之中也,開者主出,闔者主入,樞者主出入之間,亦與三陽之義同。)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三經皆陰,陰脈皆沉,不得相失也。

 

若過於沉,則為病矣。

 

故但宜沉搏有神,各得其陰脈中和之體,是為三陰合一之道,故名曰一陰。

 

此三陰脈之離合也。)

 

陰陽HT HT ,積傳為一周,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

 

(HT HT 一作沖沖,言陰陽之氣,運動無已也。

 

積傳為一周,言諸經流傳相積,晝夜五十營而為一周也。

 

然形以氣而成,氣以形而聚,故氣運於裡,形立於表,交相為用,此則陰陽表裡、離合相成之道也。

 

愚按︰本篇所言,惟足經陰陽,而不及手經者何也?觀上文云︰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名曰陰中之陽。

 

蓋言萬物之氣,皆自地而升也。

 

而人之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言足則通身上下經氣皆盡,而手在其中矣,故不必言手也。

 

然足為陰,故於三陽也言陰中之陽,三陰也言陰中之陰。

 

然則手經亦有離合,其在陽經,當為陽中之陽,其在陰經,當為陽中之陰,可類推矣。

 

言足不言手義,詳疾病類三十九,所當互考。)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