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六 脈色類 諸脈証診法68】
(素問脈要精微論)
夫脈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庫之謂也。
血必聚於經脈之中,故刺志論曰,脈實血實,脈虛血虛也。
然此血字,實兼氣為言,非獨指在血也。
故下文曰︰長則氣治,短則氣病。
又如逆順篇曰︰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也。
義可知矣。)
長則氣治,氣充和也。
短則氣病,(氣不足也。)
數則煩心,火熱盛也。
大則病進,(邪方張也。)
上盛則氣高,(寸為上,上盛者,邪壅於上也。
氣高者,喘滿之謂。)
下盛則氣脹,(關尺為下,下盛者邪滯於下,故腹為脹滿,)代為氣衰,(脈多變更不常者曰代,氣虛無主也。)
細則氣少,(脈來微細,正氣不足也。)
澀則心痛,(澀為血少氣滯,故為心痛。)
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
(渾渾,濁亂不明也。
革至,如皮革之堅 也。
涌泉,其來汨汨無序,但出不返也。
若得此脈而病加日進,色加憔弊,甚至綿綿如瀉漆,及如弓弦之斷絕者,皆真氣已竭,故死。
綿音眠。
,硬同。)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粗大者,浮洪之類,陽實陰虛,故為內熱。
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疾者,其來急也。
去徐者,其去緩也。
上實者,寸盛也。
下虛者,尺弱也。
皆陽強之脈,故為陽厥頂巔之疾。
滑伯仁曰︰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
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
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
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
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
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
應曰至,息曰止也。)
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
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來之徐,上之虛者,皆陽不足也。
陽受風氣,故陽虛者必惡風,而惡風之中人,亦必陽氣受之也。
惡,上去聲,下入聲。)
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
(沉細者,腎之脈體也,兼數則熱,陰中有火也,故為少陰之陽厥。)
沉細數散者,寒熱也。
(沉細為陰,數散為陽,陰脈數散,陰不固也。
故或入之陰,或出之陽,而為往來寒熱。)
浮而散者為 仆。
(浮者陰不足,散者神不守,浮而散者陰氣脫,故為 仆也。
,雄絹切,眩運也。)
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
(脈浮為陽,而躁則陽中之陽,故但浮不躁者,皆屬陽脈,未免為熱。
若浮而兼躁,乃為陽極,故當在手。
在手者,陽中之陽,謂手三陽經也。
此與終始篇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義同。
詳見針刺類二十九。)
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
(沉細為陰,而靜則陰中之陰,故脈但沉細者,病在陰分,當為骨痛。
若沉細而靜,乃為陰極,故當在足。
在足者,陰中之陰,謂足三陰經也。)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數動者,陽脈也。
數動一代者,陽邪傷其血氣也。
故為泄及便膿血。
,泄同。)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
(脈失其常曰過,可因切而知也。
陽有餘則血少,故脈澀。
陰有餘則血多,故脈滑。)
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有餘者,陰不足也,故身熱無汗。
陰有餘者,陽不足也,故多汗身寒。
以汗本屬陰也。)
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陽余無汗,以表實也。
陰余身寒,以陰盛也。
陰陽有餘,陰邪實表之謂也。)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
(此下言察病之法,當推求於脈以決其疑似也。
凡病若在表而欲求之於外矣,然脈則沉遲不浮,是在內而非外,故知其心腹之有積也。
推音吹,諸釋作推展之推者非。)
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
(凡病若在裡而欲推求於內矣,然脈則浮數不沉,是在外而非內,故知其身之有熱也。)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凡推求於上部,然脈止見於上,而下部則弱,此以有升無降,上實下虛,故腰足為之清冷也。)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
(凡推求於下部,然脈止見於下,而上部則虧,此以有降無升,清陽不能上達,故為頭項痛也。
或以陽虛而陰湊之,亦為頭項痛也。
按︰此二節,甲乙經以上而不下作下而不上,下而不上作上而不下,似與上文相類而順。
但既曰下而不上,則氣脈在下,何以腰足反清?且本經前二節反言之,後二節順言之也,一反一順,兩得其義,仍當以本經為正。)
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痺也。
(按之至骨沉,陰勝也。
脈氣少者,血氣衰也。
正氣衰而陰氣盛,故為是病。
痺義見疾病類六十七。)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