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六 脈色類 臟脈六變病刺不同66】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臟之病變也。
(六者為脈之提綱,故帝特舉而問之。)
心脈急甚者為螈 ;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急者,弦之類。
急主風寒,心主血脈,故心脈急甚則為螈 。
筋脈引急曰螈,弛長曰 。
弦急之脈多主痛,故微急為心痛引背。
心胸有邪,食當不下也。
大抵弦急之脈,當為此等病,故急甚亦可為心痛,微急亦可為螈 ,學人當因理活變可也。
余同此意。
螈,熾、寄、系三音。
音縱。)
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
(心氣熱則脈縱緩,故神散而為狂笑,心在聲為笑也。
若微緩則為伏梁在心下而能升能降,及時為唾血,皆心藏之不清也。
伏梁義詳疾病類七十三。)
大甚為喉 ;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淚出。
(心脈大甚,心火上炎也,故喉中 然有聲。
若其微大而為心痺引背。
善淚出者,以手少陰之脈,挾咽喉連目系也。
心痺義,詳疾病類六十七。
音介。
痺音秘。)
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
(心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胃土寒,故善噦。
若其微小,亦為血脈枯少,故病消癉。
消癉者,肌膚消瘦也。
噦,於決切。
癉音丹,又上、去二聲。)
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
心脈滑甚則血熱,血熱則燥,故當為渴。
若其微滑則熱在於下,當病心疝而引臍腹。
脈要精微論曰︰病名心疝,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
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
(心脈澀甚,則血氣滯於上,聲由陽發,滯則為喑也。
微澀為血溢,澀當傷血也。
維厥者,四維厥逆也,以四肢為諸陽之本而血衰氣滯也。
為耳鳴、為顛疾者,心亦開竅於耳,而心虛則神亂也。
喑音音,聲啞也。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肺脈急甚,風邪勝也,木反乘金,故主癲疾。
若其微急,亦以風寒有餘,因而致熱,故為寒熱怠惰等病。
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
(肺脈緩甚者,皮毛不固,故表虛而多汗。
若其微緩,而為痿 偏風,頭下汗出,亦以陽邪在陰也。)
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
肺脈大甚者,心火爍肺,真陰必涸,故為脛腫。
若其微大,亦由肺熱,故為肺痺引胸背。
肺痺者,煩滿喘而嘔也。
起畏日光,以氣分火盛而陰精衰也。)
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
(肺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腑不固,病當為泄。
若其微小,亦以金衰,金衰則水弱,故為消癉。)
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
肺脈滑甚者,氣血皆實熱,故為息賁上氣。
息賁,喘急也。
若其微滑,亦為上下出血。
上言口鼻,下言二陰也。
賁音奔。)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 矣。
(澀脈因於傷血,肺在上焦,故澀甚當為嘔血。
若其微澀,氣當有滯,故為鼠 在頸腋間。
氣滯則陽病,血傷則陰虛,故下不勝其上,而足膝當 軟也。
音酸。)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
(肝脈急甚,肝氣強也,肝強者多怒少喜,故言多嗔惡也。
若其微急,亦以木邪傷土,故為肥氣在脅下。
脅下者,肝之經也。
愚按︰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
其義本此。
然難經以木王東方,故言左脅,而此節本無左字。)
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痺也。
緩為脾脈,以肝脈而緩甚,木土相克也,故善嘔。
若微緩而為水瘕為痺者,皆土為木製,不能營運而然。
水瘕,水積也。
瘕,加、駕二音。)
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痺陰縮,咳引小腹。
(肝脈大甚,肝火盛也,木火交熾,故為內癰。
血熱不藏,故為嘔衄。
若其微大而為肝痺,為陰縮,為咳引小腹,皆以火在陰分也。
肝痺義見疾病類六十七。
衄,泥六切,鼻血也。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
(肝藏血,肝脈小甚則血少而渴,故多飲。
若其微小,亦以陰虛血燥而為消癉也。)
滑甚為 疝,微滑為遺溺。
(肝脈滑甚者,熱壅於經,故為潰疝。
若其微滑而為遺溺,以肝火在下而疏泄不禁也。
, 同。
溺,尿同。)
澀甚為溢飲,微澀為螈攣筋痺。
(肝脈澀甚,氣血衰滯也,肝木不足,土反乘之,故濕溢支體,是為溢飲。
若其微澀而為螈攣為筋痺,皆血不足以養筋也。
螈,翅、系二音。
攣音戀,筋急縮也。)
脾脈急甚為螈 ;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
脾脈急甚,木乘土也,脾主支體而風氣客之,故為螈 。
若其微急,亦為肝邪侮脾,則脾不能運而膈食還出,土不製水而復多涎沫也。
沃音屋,水汪然貌。)
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
(脾脈宜緩,而緩甚則熱,脾主肌肉四肢,故脾熱則為肉痿及為厥逆。
若微緩而為風痿四肢不用者,以土弱則生風也。
痿弱在經而臟無恙,故心慧然若無病。)
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脾主中氣,脾脈大甚為陽極,陽極則陰脫,故如擊而仆地。
若其微大為疝氣,以濕熱在經,而前陰為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腹裡大者,以膿血在腸胃之外,亦脾氣壅滯所致。)
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
(脾脈小者,以中焦之陽氣不足,故甚則為寒熱,而微則為消癉。)
滑甚為 癃,微滑為蟲毒 蠍腹熱。
(脾脈滑甚,太陰實熱也,太陰合宗筋,故為 癃疝。
若其微滑,濕熱在脾,濕熱熏蒸,故生諸蟲及為腹熱。
, 同。
癃,閭中切。
,蛔同,音回。
蠍音歇。)
澀甚為腸;微澀為內 ,多下膿血。
(脾脈澀甚而為腸 ,微澀而為內 ,及多下膿血者,以澀為氣滯血傷,而足太陰之別,入絡腸胃也。
腸 內 ,遠近之分耳。
一曰下腫病,蓋即疝漏之屬)。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
(腎脈急甚者,風寒在腎,腎主骨,故為骨癲疾。
若微急而為沉厥足不收者,寒邪在經也。
為奔豚者,寒邪在臟也。
為不得前後者,寒邪在陰也。
按五十六難曰︰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
其義本此。
骨癲疾義,詳針刺類三十七。)
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
(腎脈緩甚者陰不足,故為折脊,以足少陰脈貫脊循脊內也。
若其微緩,腎氣亦虧,腎虧則命門氣衰,下焦不化,下不化則復而上出,故病為洞而食入還出也。)
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 然,上至胃腕,死不治。
(腎脈大甚,水虧火旺也,故為陰痿。
若其微大,腎陰亦虛,陰虛則不化,不化則氣停水積而為石水。
若至胃脘,則水邪盛極,反乘土臟,泛濫無製,故死不治,石水義見後二十四。
音垂,重墜也。
腕,當作脘。)
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癉。
腎脈小甚,則元陽下衰,故為洞泄。
若其微小,真氣亦虧,故為消癉。)
滑甚為癃 ;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腎脈滑甚,陰火盛也,故為癃 ,癃,膀胱不利也。
,疝也。
若其微滑,亦由火旺,火旺則陰虛,故骨痿不能起,起則目暗無所見。)
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
(腎脈澀者為精傷,為血少,為氣滯,故甚則為大癰,微則為不月,為沉痔。)
黃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諸急者多寒,(急者,弦緊之謂。
仲景曰︰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
緊則為寒。
成無己曰︰緊則陰氣勝。
故凡緊急之脈多風寒,而氣化從乎肝也。)
緩者多熱。
(緩者,縱緩之狀,非後世遲緩之謂。
仲景曰︰緩則陽氣長。
又曰︰緩者胃氣有餘。
故凡縱緩之脈多中熱,而氣化從乎脾胃也。)
大者多氣少血,(大為陽有餘,陽盛則陰衰,故多氣少血。
仲景曰︰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
故脈之大者多浮陽,而氣化從乎心也。)
小者血氣皆少。
(小者近於微細,在陽為陽虛,在陰為陰弱,脈體屬陰而化從乎腎也。)
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滑脈為陽,氣血實也,故為陽氣盛而微有熱。
仲景曰︰滑者胃氣實。
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故滑脈從乎胃也。)
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
(澀為氣滯,為血少,氣血俱虛則陽氣不足,故微有寒也。
仲景曰︰澀者榮氣不足。
亦血少之謂,而此曰多血,似乎有誤。
觀下文刺澀者無令其血出,少可知矣。
澀脈近毛,故氣化從乎肺也。)
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
(急者多寒,寒從陰而難去也。
內,納同。)
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以去其熱。
(緩者多熱,熱從陽而易散也。)
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
(大者多陰虛,故無出其血。)
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而去其熱。
(與刺緩者略同。)
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針,疾按其 ,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
(脈澀者氣血俱少,難於得氣,故宜必中其脈而察其逆順,久留疾按而無出其血。
較之諸刺更宜詳慎者,以脈澀本虛而恐傷其真氣耳。
循音巡,摩按也。
,委、偉二音,刺瘢也。)
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脈小者為不足,勿取以針,可見氣血俱虛者,必不宜刺而當調以甘藥也。
愚按︰此節陰陽形氣俱不足者,調以甘藥,甘之一字,聖人用意深矣。
蓋藥食之入,必先脾胃,而後五臟得稟其氣。
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
胃屬土而喜甘,故中氣不足者,非甘溫不可。
土強則金旺,金旺則水充,此所以土為萬物之母,而陰陽俱虛者,必調以甘藥也。
雖至真要等論所列五味,各有補瀉,但彼以五行生克之理,推衍而言;然用之者,但當微兼五味而以甘為主,庶足補中,如四季無土氣不可,五臟無胃氣不可,而春但微弦、夏但微鉤之義皆是也。
觀陰陽應象大論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故氣味之相宜於人者,謂之為補則可;若用苦劣難堪之味,而求其能補,無是理也。
氣味攻補之學,大有妙處,倘不善於調和,則開手便錯,此醫家第一著要義。)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