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卷五 脈色類 脈分四時無胃曰死57】
(素問平人氣象論)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土得天地中和之氣,長養萬物,分王四時,而人胃應之。
凡平人之常,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故胃為臟腑之本。
此胃氣者,實平人之常氣,有不可以一刻無者,無則為逆,逆則死矣。
胃氣之見於脈者,如玉機真藏論曰︰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終始篇曰︰邪氣來也緊而疾,穀氣來也徐而和。
是皆胃氣之謂。
大都脈代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便是胃氣之脈。)
春胃微弦曰平,春令木王,其脈當弦,但宜微弦而不至太過,是得春胃之充和也,故曰平。
(弦義見前章。
按︰此前後諸篇,皆以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分四季所屬者,在欲明時令之脈,不得不然也。
然脈之迭見,有隨時者,有不隨時者。
故或春而見鉤,便是夏脈,春而見毛,便是秋脈,春而見石,便是冬脈,因變知病,圓活在人,故有二十五變之妙。
若謂春必弦、夏必鉤,則殊失胃氣之精義矣。)
弦多胃少曰肝病,(弦多者,過於弦也。
胃少者,少和緩也。
是肝邪之勝,胃氣之衰,故為肝病。)
但弦無胃曰死,(但有弦急而無充和之氣者,是春時胃氣已絕,而肝之真藏見也,故曰死。)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為秋脈屬金,春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秋而後病。)
毛甚曰今病,(春脈毛甚,則木被金傷,故不必至秋,今即病矣。)
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春木用事,其氣升散,故藏真之氣散於肝,而肝之所藏則筋膜之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藏,上去聲,下平聲。
後皆同。)
夏胃微鉤曰平,(夏令火王,其脈當鉤,但宜微鉤而不至太過,是得夏胃之和也,故曰平。
鉤義見前章。)
鉤多胃少曰心病,(鉤多者,過於鉤也。
胃少者,少充和也。
是心火偏勝,胃氣偏衰,故為心病。)
但鉤無胃曰死,(但有鉤盛而無平和之氣者,是夏時胃氣已絕,而心之真藏見也,故死。)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夏時得之,是為賊邪。
以胃氣尚存,故至冬而後病。)
石甚曰今病,(夏脈石甚則無胃氣,火被水傷已深,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夏火用事,其氣炎上,故藏真之氣通於心,而心之所藏則血脈之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南方赤色,入通於心,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長夏胃微 弱曰平,(長夏屬土,雖主建未之六月,然實兼辰戌丑未四季之月為言也。
四季土王之時,脈當 弱,但宜微有 弱而不至太過,是得長夏胃氣之和緩也,故曰平。
,軟同。)
弱多胃少曰脾病,(弱多胃少,則過於弱而胃氣不足,以土王之時而得之,故為脾病。)
但代無胃曰死,(代,更代也。
脾主四季,脈當隨時而更,然必欲皆兼和 ,方得脾脈之平。
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鉤但毛但石,是但代無胃,見真藏也,故曰死。
代脈詳義見本類前第四章及疾病類二十五。)
弱有石曰冬病,(石為冬脈屬水,長夏陽氣正盛而見沉石之脈,以火土氣衰而水反乘也,故至冬而病。)
弱甚曰今病,(弱,當作石。
長夏石甚者,火土大衰,故不必至冬,今即病矣。)
藏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長夏濕土用事,其氣濡潤,故臟真之氣濡於脾,而脾之所藏,則肌肉之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秋胃微毛曰平,(秋令金王,其脈當毛,但宜微毛而不至太過,是得秋胃之和也,故曰平。
毛者,脈來浮澀,類羽毛之輕虛也。)
毛多胃少曰肺病,(毛多胃少,是金氣偏勝而少和緩之氣也,故為肺病。)
但毛無胃曰死,但毛無胃,是秋時胃氣已絕,而肺之真藏見也,故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為春脈屬木,秋時得之,以金氣衰而木反乘也,故至春木王時而病。)
弦甚曰今病,(秋脈弦甚,是金氣大衰,而木寡於畏,故不必至春,今即病矣。)
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秋金用事,其氣清肅,肺處上焦,故藏真之氣高於肺,肺主乎氣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者,皆自肺宣布,故以行營衛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冬令水王,脈當沉石,但宜微石而不至太過,是得冬胃之和也,故曰平。
石者,脈來沉實,如石沉水之謂。)
石多胃少曰腎病,(石多胃少,是水氣偏勝,反乘土也,故為腎病。)
但石無胃曰死,(但石無胃,是冬時胃氣已絕,而腎之真藏見也,故死。)
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為夏脈屬火,冬時得之,以水氣衰而火反侮也,故至夏火王時而病。)
鉤甚曰今病,(冬脈鉤甚,是水氣大衰而火寡於畏,故不必至夏,今即病矣。)
藏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冬水用事,其氣閉藏,故藏真之氣下於腎,而腎之所藏,則骨髓之氣也。
金匱真言論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
(土為萬物之母,故上文四時之脈,皆以胃氣為主。
此言胃氣所出之大絡,名曰虛裡,其脈從胃貫膈,上絡於肺而出左乳之下,其動應於衣,是為十二經脈之宗,故曰脈宗氣也。
宗,主也,本也。
蓋宗氣積於膻中,化於水穀而出於胃也。
經脈篇所載十五絡,並此共十六絡,詳具十六絡穴圖中。
又脾為陰土義,詳疾病類五十二。)
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若虛裡動甚而如喘,或數急而兼斷絕者,由中氣不守而然,故曰病在中。
數音朔。)
結而橫,有積矣;(胃氣之出,必由左乳之下,若有停阻則結橫為積,故凡患 者多在左肋之下,因胃氣積滯而然。
如五十六難曰,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者,蓋以左右上下分發五行而言耳,而此實胃氣所主也。)
絕不至曰死。
(虛裡脈絕者,宗氣絕也,故必死。)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前言應衣者,言其微動,似乎應衣,可驗虛裡之胃氣。
此言應衣者,言其大動,真有若與衣俱振者,是宗氣不固而大泄於外,中虛之候也。
愚按︰虛裡跳動,最為虛損病本,故凡患陰虛勞怯,則心下多有跳動,及為驚悸慌張者,是即此証,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為虛裡之動也。
但動之微者病尚微,動之甚者病則甚,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輕重。
凡患此者,余常以純甘壯水之劑,填補真陰,活者多矣。
然經言宗氣之泄,而余謂真陰之虛,其說似左,不知者必謂謬誕,愚請竟其義焉。
夫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是由胃氣而上為宗氣也。
氣為水母,氣聚則水生,是由肺氣而下生腎水也。
今胃氣傳之肺,而腎虛不能納,故宗氣泄於上,則腎水竭於下,腎愈虛則氣愈無所歸,氣不歸則陰愈虛矣。
氣水同類,當求相濟,故凡欲納氣歸原者,惟有補陰以配陽一法。)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