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眩暈、耳鳴、內耳青光眼 惱人耳疾需長期服用藥物】 [打印本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8-31 03:26
標題: 【眩暈、耳鳴、內耳青光眼 惱人耳疾需長期服用藥物】

眩暈、耳鳴、內耳青光眼 惱人耳疾需長期服用藥物

 

更新日期:2009/11/03 12:51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才一起床,就覺得天搖地動,最後還暈到吐!」

 

對於有眩暈毛病的民眾,只要一眩暈,整個人似乎有快要休克的感覺。

 

許多人喜歡在遊樂場上玩香蕉船、咖啡杯,這對容易眩暈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大考驗,避之唯恐不及。

 

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耳鳴都是內耳共有的疾病,一體兩面,隨時會互相交換出現。

 

而同時造成兩種症狀的疾病為內耳淋巴水腫,長期下來,沒有妥善治療,還可能造成重聽。

 

內耳淋巴水腫的病理與青光眼非常類似,因此有「內耳青光眼」之稱。症狀包括耳鳴、眩暈及重聽,最開始係由梅尼爾醫師發現,所以如果有這三種症狀,都統稱為梅尼爾氏症。

 

李宏信指出,內耳淋巴水腫好發於中、老年人,很難檢查出病因。

 

之所以會水腫,主因為內耳淋巴液分泌過多,或排出困難,則壓力增加,會壓迫並傷害管內的聽神經細胞,以致耳鳴、眩暈、重聽及耳聾等病變。

 

內耳是由管狀的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內含有淋巴液且互為相通,蝸牛體內的淋巴液及神經毛細胞就像是一個接受體,接受外界的音波,音波傳至腦內時,就會產生聽覺。

 

至於「三半規管」是由3個互為垂直的半圓圈管所組成,為人類主司平衡的器官,當出現病變時,就會眩暈。

 

一旦淋巴液分泌太多,當頭部轉動時,管內的淋巴液振動與管壁的神經發生衝撞、激盪,就容易暈眩。

 

由內耳水腫引發的眩暈症,症狀相當多種,輕者好像在坐船一樣搖晃不停,嚴重者則會覺得天旋地轉,有人心悸、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有人則會暈到吐,相當難受。

 

臨床顯示,只要發生過一次眩暈,就可能隨時發作,常反反覆覆,如果頻率越來越高,病情越來嚴重,連站都站不穩,影響到工作及日常生活。

 

李宏信指出,截至目前為止,醫界還不太了解內耳淋巴水腫的病因,一般來說,應該與過勞、緊張、焦慮、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微細血管循環障礙,造成內耳神經萎縮而產生眩暈及耳鳴,這是一種慢性病變,必須長期耐心服藥,才能治癒。

 

內耳水腫的壓力無法像青光眼可以輕易測得眼壓,必須透過病理切片檢查,才能得知結果。

 

因此,醫師都是從切片研究報告來了解此病症,看診時再根據這些既有的知識加上病患的陳述及一般檢查,來研判歸納患者是否罹患梅尼爾氏症、內耳淋巴水腫。

 

一般來講,耳鳴的患者天天鳴聲不斷,所以病人較能接受長期服藥治療,而眩暈的病人,雖會常常發作,通常只會出現數天或一週,症狀很快就會消失,也因如此,患者往往很難接受醫師指示長期服藥治療。

 

但李宏信指出因基本病變還存在著,會隨著時間、年齡增長而日趨惡化,眩暈的發作頻率就會越高,進而造成更大的痛苦。

 

因此,呼籲患者一旦確診後應配合醫師的指示及耐心治療一段時間,方能改善其病症。

 

在治療方面,目前以藥物為主,但須長期服用,才能達到血管暢通、神經活化。

 

日常生活中,則可服用維他命B群、鋅、硒及抗氧化劑等,以預防復發。

 

至於手術,則以內耳淋巴囊切開減壓術為主及前庭神經切除術等,不過,手術對眩暈症有效,對耳鳴無效,但需長期耐心服藥則可逐漸治癒。

 

有耳鳴、眩暈毛病的民眾,應依照醫師指示用藥,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指出,如果發作頻率較高,則需長期服用藥物。

 

因為部分藥物只能應急,但如果變成了慢性病變,應耐心服用藥物,才能遠離惱人耳疾。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