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情緒 面對癌症】
吳成文/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創院院長、現為陽明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一般民眾談癌色變,主因在於目前似乎沒有絕對有效的治癒方式,因此,當人們發現罹患這類惡性腫瘤時,多數會認為自己得了絕症,不僅身心靈遭受衝擊,甚至對現代醫療產生懷疑,不願意積極進行治療。
從上一世紀到現在,科學家在癌症的致病機制和治療藥物的研究上,已經有了深入的認識。
正常細胞的生長與調控有著正常的程序,但是卻有一些細胞不受約制,不斷分裂,甚至侵襲正常細胞,或從血液轉移到遠端器官,這即是所謂的癌症。
在本世紀初人類基因圖譜解碼之後,科學家進一步瞭解癌症是一個多基因的疾病,發病的因素多元繁複,不是所謂的遺傳性疾病。
即令傳承自雙親部分致癌基因,卻未必會致病,只有單基因的疾病(例如血友病),才會因遺傳而致病。
人的基因,在不同的氛圍下會有不同的表達,並有其理序。
一般觀念認為人的基因終其一生不會改變,其實在人類成長過程中,如果長期攝取致癌食物,或暴露於環境的毒素或放射線等,均會造成基因變異。
其他影響細胞內基因表達的因素,亦即所謂「基因外的調控」,也會促成癌症的形成,再加上人類自然老化,基因變異更容易發生,而這也是年長者罹癌率增高的原因。
癌症早期發生時,因為病變的細胞數目少,免疫系統能夠發揮其殲滅能力,但當癌細胞逐漸增生,免疫系統難以消滅這群肆虐的敵軍時,遂開始發病。
如果早期發現,治療方式不脫手術切除和放射線治療,根除的機會相當大,所以絕對不要延誤就醫。
一旦癌症擴散開來,或轉移到遠端的器官,則需化學療法,亦即透過化學藥物來撲殺分裂細胞。
但人體中也有其他正常的分裂細胞,例如頭髮、指甲、腸道表皮細胞、皮膚細胞等,化學藥物除了殺死癌細胞外,也可能損傷正常的分裂細胞。
在這種考量之下,所用的藥物劑量往往無法消滅所有的癌細胞,癌細胞就有可能死灰復燃。
現階段還有一種分子標靶療法,能夠有效地抑制重要的致癌基因,然而若基因再突變,或其他致癌基因持續增多,癌症還是有可能復發。
遠離癌症有一個關鍵,就是不讓這些致癌基因發生累積性及過多的病變,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避免癌細胞擴大,例如重視運動、調節飲食、維護自己與環境和諧的關係,學習排除憂傷的情緒等等。
身體是自己的,平時維持健康預防疾病,有病痛之際更需積極因應,若無法手術根除,在態度上應正視它並接受它,當您學會與之共生而非對抗之際,一念之間,癌症不再有猙獰面貌,而您在心理上已經穩定地踏出堅實的一步。這當下,癌症雖然不是身體的朋友,但也不再是無法面對的敵人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lDjsPA6WEQCT7jlaTY9Msm5G/article?mid=1062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