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傳統處方 藥材搭配有規律】
更新日期:2010/12/07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藥複方為結合數種或十餘種以上的中藥材,在搭配組合後就成為治療疾病的方劑。
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臨床上,各種複方有各種複方的配方規律,所以臨床上,複方功效在於配伍,優點也決定在配伍上,透過配伍原則就能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
中藥複方都有特定的配伍結構,中醫所說的配伍是指將不同的中藥材搭配在一起使用,有些人常說的治病「特效方」其實就是配伍得法,也就是藥材搭配既精準又正確,所以治療效果就會特別顯著,但「特效方」並不是什麼民間偏方或仙丹妙藥,而是醫師精準用藥所得到的療效。
劉教授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中舉例指出,譬如桂枝湯中,桂、芍成分等量組合;
麻黃湯的核心是麻、桂同用;溫脾湯是附子與大黃配伍;
補陽還五湯是大劑量黃耆與小劑量的川芎、赤芍等活血藥互相搭配,如果不是這樣的搭配,不僅起不了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經實驗證明,補陽還五湯和黃耆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如果去掉黃耆,則抑聚作用消失。
劉華為教授進一步指出,麻杏甘石湯與桑菊飲都是辛涼解表劑,然而兩者配伍風格卻大不相同,簡單來說,麻杏甘石湯採用麻黃與石膏相配,一溫一辛,一散一降,藥性較為劇烈,大宣肺氣,大宣肺熱,這個處方的搭配特色是藥專力宏,作用急且強,特別用來針對重證。
而桑菊飲則選用一派辛涼輕劑,雖然也能宣肺清熱,但藥力輕,作用緩而弱,專門針對輕症。
兩個處方一重一輕,應用前方時,藥物用量不可太輕,尤其是石膏,輕了就違背了辛涼重劑的原則,應用後方時藥量宜較輕,用量太重就違反了辛涼輕劑的用法。
有些藥物含有害成分,但在特定的複方搭配結構中可減毒增效,例如中藥白芍含有苯甲酸等有害成分,但當白芍與當歸、地黃、川芍配伍成四物湯後,苯甲酸煎出量顯著降低,從這裡就可說明中藥配伍後,能改變藥物的偏性、毒性和峻烈的藥性。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3/78/2ji7r.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