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八 病能集六 女科124】
卷八 病能集六(婦人治例四篇)
女科
薛新甫曰︰經曰︰飲食入謂,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東垣先生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
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
苟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不時,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有先期而至者。
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
凡血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蓋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有因脾經鬱滯者,宜歸脾湯;有因肝經怒火者,宜加味小柴胡湯;有因血分有熱者,宜加味四物湯︰有因勞役火動者,宜補中益氣湯。
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地黃丸;有因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
又曰︰血者,水之精氣也,和調五臟,洒陳六腑,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胃。
補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經行禁用苦寒、辛散之藥。
東垣曰︰經閉不行有三。
婦女腸胃久虛,形體羸弱,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
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
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竭,為熱所爍,肌肉漸瘦,時見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血氣,經自行矣。
此病適行而有子,子亦不成,而為胎病者有矣。
或心包絡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
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
胞脈屬於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脈,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宜安心補血瀉火,經自行矣。
薛立齋曰︰經閉者何?夫經水,陰血也,屬衝任二脈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其為患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鬱傷而血耗損者,有因胃火而血銷鑠者,有因脾胃損而血少者,有因勞傷心而血少者,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不能行血而閉者。
治療之法,若脾虛而不行者,調而補之;脾鬱而不行者,解而補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補之︰脾胃損而不行者,調而補之;勞傷心血而不行者,靜而補之;怒傷肝而不行者,和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行,補脾胃;腎虛而不行,補脾肺。
經云:損其肺益其氣,損其心補其榮衛,損其脾補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緩其中,損其腎益其精。
審而治之,庶無誤矣。
王宇泰曰︰薛氏治血枯大法,以補養真元為主,蓋本易水師弟之旨而廣之。
方約之曰︰婦人之經病,有月候不調者,有月候不通者。
然不調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此分而為四也。
不調之中,有趲前,有遲後者,則趲前為熱,退後為虛也。
不通之中,有血滯者,有血枯者,則血滯者宜破,血枯宜補也。
疼痛之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後經前作痛者,則常時與經前作痛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
發熱之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則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有熱也。
則又分而為八焉,大抵經痛內因憂思憤怒,外因飲冷形寒。
憤怒所觸,則鬱結不行。
經前產後,飲冷形寒,則惡露不盡。
此經候不調不通,作痛發熱之所由也。
調氣破血,開鬱補虛,涼血清熱,治之有道也歟﹗然氣行血行,氣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香附之類是也。
熱則流通,寒則凝結,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肉桂之類是也。
李東垣曰︰經水漏不住有二。
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
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
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於中;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病熱明矣,必腰痛成臍下痛。
臨經欲行,而先發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証出見,或四肢困倦,心煩悶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可一服而愈。
或貴而後賤,富而後貧,病名脫營者,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或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顏色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下形於脈,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証顯矣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
治當以大補氣血之劑,補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滿,數溲血也。
故經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痺,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治宜升陽益胃湯。
血脫益氣,古人之法也。
先補胃氣以助生長,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
薛立齋曰︰血崩,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
又云: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
又云:脾統血,肝藏血。
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源;或因肝經有火,血得熱而下行;或因肝經有風,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而沸騰;或因肝經鬱結,血傷而不歸經;或因怒動肝火悲哀太過,胞絡傷而下崩。
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六君子湯加芎、歸、柴胡;脾胃虛陷者,補中益氣加白芍、山梔;肝經血熱,四物加柴、梔、苓、朮;肝經風熱,加味逍遙,或小柴胡加山梔、白芍、丹皮;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脾經鬱火,歸脾加山梔、柴胡、丹皮;哀傷胞絡,四君加升、柴、山梔。
故東垣、丹溪諸先生云:凡下血証,須用四君子以收功。
斯言厥有旨哉。
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
其發熱、咳嗽脈數,乃是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之類。
此等証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有胃氣受補可救。
誤用寒涼之藥,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元,是速其危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