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匯粹 卷五 病能集三 厥逆76】
張景岳曰︰厥逆之証,危症也。
《內經》特重而詳言之,如云卒厥、暴厥,皆厥逆之總名;寒厥、熱厥,分厥逆之陰陽;連經、連臟,論厥逆之死生。
近世猶有氣厥、血厥、痰厥、酒厥、尸厥、臟厥、蛔厥等症。
張仲景亦論傷寒厥之陰陽。
然仲景所論傷寒之厥,辨在邪氣,故寒厥宜溫,熱厥宜攻。
《內經》之厥重在元氣,故熱厥當補陰,寒厥當補陽也。
以上症,今悉誤認中風,而不知總屬非風之証。
一、氣厥有二,氣虛、氣實也。
氣虛卒倒者,必形氣索然,色青白,身微冷,脈微弱,此氣脫症也,宜參、耆、歸、朮、地黃、枸杞、大補元煎,甚者回陽飲、獨參湯。
氣實者形氣憤然勃然,脈沉弱而滑,胸膈喘滿,此氣逆症也。
經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
治宜排氣飲、四磨飲、八味順氣散、蘇合香丸,先順其氣,然後隨其虛實調之。
若因怒傷氣,逆氣旋去,而真氣受損。
又若素多憂鬱恐畏,氣怯氣陷者,勿用行氣開滯之藥。
一、血厥有二,血脫、血逆也。
血脫者如大崩大吐,或產血盡脫,氣亦隨之而脫,故卒仆暴死。
宜先掐人中,或燒醋炭,以收其氣。
急用人參一二兩煎湯灌之,使氣不盡脫,必漸蘇矣。
然後因其寒熱,徐為調理。
此血脫益氣也。
若用血藥及寒涼止血者,必死。
血逆者,即經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又云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之類。
夫血因氣逆,必先理其氣,氣行則血無不行。
宜通淤煎、化肝煎,俟血行氣舒,然後隨症調之。
一、色厥有二,暴脫、動血也。
暴脫者,以其人本虛,偶因奇遇,而悉力勉焉;或相慕日久,而縱竭情欲。
故於事畢,則氣隨精去,暴脫不返。
宜急掐人中,仍用陰人摟定,用口相對,務使暖氣噓通,以接其氣,勿令放脫,以保其神,隨速用獨參湯灌之,或速灸氣海數十壯,以復陽氣,庶可挽回。
又有不即病而病此者,以精去於頻,氣脫於漸,每於房欲二三日後,方見此症,人於中年之後,多因病此。
是皆所謂色厥也。
治此宜培補命門,或水或火,從宜而補,色厥之血動者,以血氣並走於上,與大怒血逆者不同。
此因欲火上炎,故血隨氣上。
必情欲動極,或不能遂,或借酒以強遏其鬱火者有之。
其症忽爾暴吐,或鼻衄不止,或厥逆汗出,氣喘咳嗽,此皆陰火上沖而然。
治此必先製火,以抑其勢,消化飲、四陰煎。
其有陰竭於下,火不歸原,則無煩熱脈症。
血厥垂危,非鎮陰煎不能救。
待其勢定,然後因症治之。
一、痰厥症,凡痰壅氣閉,宜或吐或開,以治其標。
痰氣稍開,便當治本。
如因火者,清之降之;因風寒者,散之溫之;因濕者,燥之利之;因脾虛補脾;因腎虛補腎。
治其所以痰,而痰自清矣。
然猶有不可治痰者,愈攻則痰愈多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