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唇齒眼喉-喉痺1】
(聲啞 腮) 兩寸脈浮洪而溢者。
喉痺也。
脈微而伏者死。
內經曰:一陰一陽結。
謂之喉痺。
一陰者。
手少陰君火。
心主之脈氣也。
一陽者。
手少陽相火。
三焦之脈氣也。
二脈並絡於喉。
氣熱則內結。
結甚即腫脹。
腫脹甚則痺。
痺甚則不通而死矣。
夫推原十二經。
惟足太陽則下項。
其餘皆湊於喉嚨。
然內經何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痺蓋君相二火。
獨勝而熱。
中絡故痛者速也。
余謂一言可了者。
火也。
故十二經中。
言嗌乾嗌痛。
喉腫頷腫。
舌本強。
皆君火為之也。
惟咽痺急速。
相火所為也。
夫君火者。
猶人火也相火者。
猶龍火也。
人火焚木其勢緩。
龍火焚木其勢速。
內經之言喉痺。
則與咽舌其兩間耳。
然其病同於火。
故不分也。
後之醫者。
各詳其狀。
強立八名。
曰單乳蛾。
雙乳蛾。
子舌脹。
木舌脹。
纏喉閉。
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
故傳於喉之兩旁。
近外作腫。
以其形似。
是謂乳蛾。
一則為單。
二則為雙。
其比乳蛾差小者。
名謂之喉閉。
熱結於舌下。
複生小舌子。
名曰子舌脹。
熱結於舌中。
舌為之腫。
名曰木舌。
強而不柔和也。
熱結於咽喉。
腫繞於外。
且麻且癢。
腫而大者。
名曰纏喉風。
喉痺暴發暴死者。
名曰走馬喉風。
此八種之名雖詳。
若不歸 之火。
則相去遠矣。
其微者可以鹹 之。
若其大者以辛散之。
今之醫者。
皆有其藥也。
如薄荷、烏頭、僵蠶、白礬、朴硝、銅綠之類。
至於走馬喉痺。
何恃此乎。
生死人反掌之間耳。
其最不誤人者。
無如砭針出血。
血出則病已。
易曰。
血去惕出。
良以此乎。
昔余治一婦人。
木舌脹。
其舌滿口。
諸醫不愈。
余以銀針小而銳者。
砭之五七度。
腫減。
三日方平計所出血幾至盈斗。
余昔又治一男子。
纏喉風腫。
表裡皆作。
藥不能下。
余用涼藥灌於鼻中,下十餘行。
外用拔毒散敷之。
陽起石燒淬。
與伏龍肝。
各等分。
細末之。
以新水掃百遍。
三日熱始退。
腫始消。
又嘗治一貴婦喉痺。
蓋龍火也。
雖用涼劑。
而不可使冷服。
為龍火,宜用火逐之。
人火者。
烹飪之火是也。
乃使曝於烈日之中。
登於高堂之上。
令家人攜火爐。
坐藥銚於上。
使藥常極熱。
不至太沸。
通口時時呷之。
百餘次。
其火自然而散。
此法以熱行寒。
不為熱而插格故也。
大抵治喉痺。
用針出血。
最為上策。
但人畏針。
委曲旁求。
瞬息喪命。
凡用針而有針創者。
宜搗生薑塊。
調以熟白湯。
時時呷之。
則創口易合。
銅人亦有灸法。
然痛微者可用。
速者恐遲則殺人。
故治喉痺之人。
與救人同。
不容少待。
內經火郁發之。
發謂發汗。
咽喉中豈能有汗。
故出血者。
乃發汗之一端也。
後之君子。
毋執小方。
而曰吾藥不動臟腑。
又妙於出血。
若幸遇小疾而獲效。
不幸遇大病而死矣。
毋遺後悔可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