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入菜別亂加】
自古以來,中國人習慣將中藥材與食物結合,取藥物之性,用食物之味。
眼下,“藥膳”食譜更成為烹飪中的流行和不少餐館的“秘方”。
然而,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將對食物中可添加的中藥材種類進行規範。
市面上流行的藥膳食物現狀如何?新規是否會給“藥膳火鍋”、“養生餐”帶來限制?
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調查一
店家:藥材添加按傳統、秘方
4月6日中午,成都總府路上一家專營藥膳中餐及火鍋的餐飲店內,食客滿座。
工作人員熱情地介紹說,店裡主推的藥膳是將食物按照不同的養生配方調製,讓食客在食味的同時,得到滋補。
至於如何搭配,她稱,是“按照中醫的傳統理論,有名老中醫專門開配方。”
記者看到,該店的菜譜上推出了蟲草鴨煲、當歸烏骨雞等幾十種藥膳湯鍋,但每種湯鍋只註明養顏美容、清熱解毒、健脾補腎等食用功效,未寫明使用了哪些中藥。
工作人員稱,湯裡一般都配有黨參、枸杞、紅棗、桂圓、白蔻等,但各種藥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卻語焉不詳。
對此,該店大堂經理稱,幾乎每種湯鍋中都加入近20種中藥材,由於種類繁多,不方便一一說明,但工作人員會先根據顧客的年齡、性別、食用藥材的禁忌等推薦不同的湯鍋。
成都均隆街的一家藥膳餐飲店主推的當歸雞、鴨等藥膳火鍋也頗受歡迎。
問及中藥材的搭配標準,老闆謝先生稱,其祖輩研究中醫多年,店裡採用的中藥配方是“家傳秘製。”
成都飲食公司業務科科長劉萬均說,不少火鍋店推出了五花八門的藥膳鍋底、養生湯,但在運用中藥材這一特殊配料時,卻沒有統一標準,大都是“按傳統、按習慣”使用。
一些只加入枸杞、當歸的鍋底,價格往往高出一倍,理由是“營養好”,食客也趨之若鶩。
調查二
食客:對藥性“一知半解”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消費者一方面熱衷於食用藥膳,另一方面卻對吃進肚子的中藥材藥性“一
知半解”。
5日,清明小長假的一天,成都市民李振華攜家人吃藥膳“進補”,在餐館裡點了一鍋黨參燉甲魚,以為吃了能補氣,誰知,吃後他反而感到頭暈目眩、胸悶不適。
醫生分析,李先生很可能是吃了底料中的黨參才出現不適的。
因為,黨參是常用的補氣中藥,適用於氣血兩虛的病人,而李振華身體健康、年輕氣旺,不宜大補。
專家會診
藥膳不是“一鍋煮”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冉連輝認為,藥膳是調理性飲食行為,是介於“藥”與“食”之間的特殊膳食,“需要因人而異,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鍋煮'。”
製作藥膳,烹調師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調技術,還要熟悉中草藥製劑的砲制技術和規範原則,否則將失去或減弱藥物的效果。
他舉例,人參紅棗鍋底,老人吃了就補,小孩吃了卻容易流鼻血;很受女性喜歡的當歸烏雞湯、老母雞湯等,也並非適合所有女性,如果天生氣血較旺盛,服用太多當歸會適得其反。
而有些藥單獨食用,可能有醫療作用,但是放在一起就可能產生副作用。
“藥食相加,應該有一定限制。”冉連輝告訴記者,藥膳在我國源遠流長,很早就有“藥食同源”之說。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藥材作為食材、調味料,以及部分特色餐飲添加的特殊配料,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002年3月,衛生部還公佈了“藥食同源”名錄,共計87個品種的中藥材可用於食用,如常見的丁香、八角茴香、山楂、蓮子等。
但實際上,在傳統中餐中使用到的中藥材已有上百種之多,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烹調用中藥材至少也有幾十種,且部分配方甚至以秘方形式相傳百年,其中加入的中藥也未經過科學論證。
影響
藥材能否入菜將有目錄
即將施行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企業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
圈定傳統習慣中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將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製定公佈。
這意味著,國家“可食用中藥材”目錄公佈後,不在目錄範圍內的中藥材將不允許作為烹調食材或調味品。
新規出台,藥膳是否會面臨“難為無料之炊”的境地?
“紅棗、桂圓、枸杞、當歸,這些基礎中藥材都使用那麼多年了,應該能繼續使用。”經營藥膳生意的謝先生不太擔心.
在他看來,即便是某些藥材不被列入“可食用中藥材”目錄,但可根據目錄內的中藥材進行搭配,推出其他口味和功效的藥膳。
市民李先生則希望能食用到經過中醫專家、科學家進行專業論證的配方,“規範的出台應該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傳承傳統的飲食習慣。”
四川省烹飪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該規定有利於對中藥入菜進行規範。
更重要的是,能對現有的一些火鍋底料中添加米殼(罌粟殼)的違規行為進行治理。
他希望規定的出台,既強化食品安全管理,也能保證中餐飲食特色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
據了解,為配合這一規定的實施,中國烹飪協會正在著手收集目前用於食用的中藥材。
他們將聯合相關餐飲企業研討既保證食品原本的特色,又符合安全標準的中藥配料配比,進行篩選後再申報列入“可食用中藥材”目錄。
引用:http://www.cnkang.com/zyzy/zydq/zyzs/zycs/200904/123333_2.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