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瀉泄門 病機1251】
經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
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又曰︰清氣在下,則生飧瀉。
又曰︰濕勝則濡泄。
又曰︰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又曰︰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又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瀉。
(此少陽壯火食氣,氣虛而瀉泄也。 )
又曰︰脾病者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東垣云︰運氣土令不行,水為太過,金肅愈嚴,木虛明矣。
木氣既虛,火令不及,是所生者受病,不勝者侮之。
是以土來木之分,故木之清氣不得出外,鬱在肋下,變為飧泄。
發於夏者,以其濕令當權,故治用麻黃湯。
麻黃味苦,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從水中補木而瀉水,發顯陽於上也。
《機要》云︰春宜緩形,形緩動則肝木乃榮。
反靜密,則是行秋令。
金能製木,風內藏。
夏至則火盛而金去,獨火木旺而脾土損矣。
輕則飧泄滑泄,穀不化,重則下利膿血稠粘。
《良方》云︰飧泄者,始春之時,風木盛行,脾土受風木之邪,不能運化,因成積滯。
夏以伏陰在內,再感暑濕風冷之氣,過食生冷,復傷脾胃,不能克化飲食,水穀完出而成飧泄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