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脹滿門 藥方1189】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25 21:52
標題: 【古今醫統大全 脹滿門 藥方1189】

古今醫統大全 脹滿門 藥方1189

 

 

(《濟生》)紫蘇子湯 治憂思過度,致傷脾胃,心腹脹滿,喘促嘔逆,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緊而澀。

 

紫蘇子(一兩) 大腹皮 草果 半夏 濃朴 木香 陳皮 木通 白朮 枳實 人參甘草(各半兩)上每服五錢,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濟生》)大正氣散 治脾胃怯弱,為風寒濕氣所傷,遂致心腹脹滿,有妨飲食。

 

白朮 陳皮(各二錢) 半夏(製) 藿香葉 濃朴(薑炒) 桂枝 枳殼(炒) 檳榔 乾薑(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時溫服。

 

(《濟生》)平肝飲子 治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頭暈嘔逆,脈浮而弦。

 

防風 枳殼 桔梗 赤芍藥 桂枝(各一錢) 木香 人參 檳榔 川芎 當歸 陳皮甘草(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盞、薑三片,煎七分,不時服。

 

(《濟生》)強中湯 治食啖生冷,過飲酒漿,有傷脾胃,以致腹脹。

 

人參 青皮 陳皮 丁香(各錢半) 白朮(一錢) 附子(製) 草果仁 乾薑(各七分)濃朴(薑製) 甘草(炙,各五分)上作一服,水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嘔者加半夏。

 

食面腹脹者加籮卜子。

 

(《秘方》)大異香散 治失飢傷飽,痞悶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殼脹。

 

三棱 蓬朮 青皮 半夏曲 陳皮 藿香 桔梗 枳殼(炒) 香附(炒) 益智(各一錢)甘草(炙,三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局方》)紫沉通氣湯 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腹脹便澀。

 

(《局方》)沉香降氣湯 治中脘脹滿,時復脅肋肚痛,每要噫氣則快,不噫則不快,日漸面浮。

 

磨檳榔入紫蘇同煎,下保神丸尤妙。

 

(《局方》)木香流氣飲調榮衛,利三焦,行痞氣,消脹滿。

 

(三方並見諸氣門。)

 

(《拔萃》)木香順氣湯 治濁氣在上,則生 脹。

 

木香 草豆蔻(面包煨) 蒼朮(製,各二分) 濃朴(製,四分) 當歸(五分) 青皮益智仁 白茯苓 陳皮 澤瀉 乾薑 吳茱萸(泡 半夏(各二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服。

 

忌生冷硬物,惱思房勞。

 

《內經》曰︰留者行之,結者散之。

 

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發散清氣,營運陽分為君;以生薑、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熱,消散中寒為臣;以濃朴、木香、蒼朮、青皮苦辛大溫,通順滯氣;以當歸、陳皮、人參之辛甘溫,調和榮衛,滋養中氣。

 

濁氣不降,以苦泄之,吳茱萸之苦熱泄之者也。

 

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

 

茯苓、甘草平,澤瀉鹹平氣薄,引導濁陰之氣自天而下,故以為佐。

 

氣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濁之氣各安其位也。

 

范天睞夫人先因勞役飲食失節,加之憂思氣結,病心腹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兩脅刺痛,診其脈弦而細。

 

至夜濁陰之氣當降而不降, 脹尤甚。

 

大抵陽主運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陽氣不能運化精微,故為脹滿。

 

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發之氣上行陽道,又以前藥助之,使濁陰之氣自此而降矣。

 

(《拔萃》)人參芎歸湯 治腹脹煩躁喘急,虛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曰血脹。

 

人參 木香 辣桂 五靈脂(炒) 烏藥 蓬朮(煨) 甘草(炙) 砂仁(各五分)川芎(一錢半) 當歸 半夏(泡,各一錢)上作一服,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紫蘇葉四個,煎八分,食前服。

 

(《拔萃》)中滿分消湯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四肢厥冷,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下痞,躁寒厥,奔豚不收並治之。

 

益智 半夏(製) 木香 茯苓 升麻(各一錢) 人參 青皮 川烏(製) 當歸 柴胡乾薑 蓽澄茄 黃連(各六分) 黃耆 黃柏 吳茱萸 草豆蔻 濃朴 麻黃 澤瀉(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忌戒酒色漿面,食生冷硬物。

 

(《拔萃》)廣術潰堅湯 治胸滿腹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大便小水帶滯,氣促上喘,面色痿黃。

 

廣術(煨) 黃連 柴胡 甘草 神曲(炒) 澤瀉(各一錢) 黃芩 吳茱萸 青皮升麻(各五分) 陳皮 草豆蔻 濃朴(製) 當歸尾 益智(各五分) 紅花(二分) 半夏(製,五分)葛(二分)上作一服,水二盞先浸藥少時,煎至一盞,禽遠服。

 

忌洒面。

 

中滿服後漸減,積塊未遺,再服半夏濃朴湯。

 

半夏濃朴湯半夏(一錢) 濃朴(八分) 神曲(六分) 桃仁(十四粒) 黃芩(生用) 澤瀉 紅花白茯苓 橘紅 蘇木 青皮 吳茱萸 蒼朮 草豆蔻 黃連 當歸尾 豬苓 三棱 升麻(各四分)乾生薑 肉桂 甘草 柴胡 昆布 葛(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服。

 

(《良方》)沉香散 治腹脹氣喘,坐臥不得。

 

沉香 木香(各二錢) 枳殼 蘿卜子(各三錢)上作一服,水二盞、薑三片,煎七分,不拘時服。

 

(《直指》)香橘湯 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腹脅脹滿。

 

香附子 橘皮 半夏(各二錢) 甘草(六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通口服。

 

(《聖惠》)木通散 治胸腹膨脹,脅肋刺痛,小便赤澀,大便不利,或腫。

 

木通 紫蘇莖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燈心十莖煎一盞,不拘時通口服。

 

(《良方》)甘露散 治脾虛水濕不利,腹脹中滿。

 

人參 白朮 茯苓 豬苓(各半兩) 滑石(六兩) 澤瀉(半兩) 甘草(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滾白湯調下。

 

(《良方》)撞關飲子 治關格不通,氣不升,脹滿。

 

丁香(不見火) 沉香(不見火) 砂仁 白豆蔻 三棱(炮) 香附米 烏藥(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溫服。

 

(《良方》)溫胃湯 治憂思聚結,脾肺氣凝,陽不能正,大腸與胃氣不平,脹滿上沖咳,食不下,脈虛而緊澀。

 

附子(製) 濃朴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 陳皮(各一錢) 乾薑(一錢)川椒(去合口,炒出汗,三分)上作一服,水二盞、薑三片,煎一盞,食前服。

 

(《拔萃》)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腹脹,氣脹水脹熱脹。

 

濃朴(製,一兩) 半夏 枳實(炒,各半兩) 黃芩 乾薑 知母(各四錢) 茯苓 砂仁澤瀉 陳皮(各三錢) 豬苓 人參 薑黃 白朮 甘草(各一錢) 黃連(四錢)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百丸,焙熱食後熱湯送。

 

寒因熱用,故焙服。

 

(《聖惠》)木香拓氣丸 治中滿腹脹,下虛損者。

 

木香 胡椒 草豆蔻(面包煨) 青皮(各三錢) 蘿卜子(炒) 陳皮(各五錢) 蠍梢(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忌油膩,只吃白粥百日為佳,量人大小與之。

 

苦陰囊腫者,以青鹽白面乾薑為末,水調敷上。

 

(《和劑》)禹餘糧丸 治中滿氣脹喘滿,及水氣脹。

 

蛇含石(大者,三兩,以鐵銚盛入炭火中,與鐵銚子一樣通紅鉗出,將藥傾入醋碗中淬之,候冷研極細末) 真針砂(五兩,水淘淨控乾,銚內炒入禹餘糧一處,用水醋二升就銚內煮令醋乾為度,卻用銚子同一藥入炭火中 令通紅鉗出銚子,傾藥在淨磚上,候冷研極細)禹餘糧(三兩,同入針砂內製。

 

上三品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木香 牛膝(酒浸)莪朮(炮) 白蒺藜(炒)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土茴香(炒) 三棱(炮) 羌活 茯苓 乾薑(炮)青皮 附子(炮) 陳皮 當歸(酒浸一宿)上各半兩。

 

虛人老人用半兩。

 

壯實之人隨意減之。

 

共為細末拌勻,以湯泡蒸餅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忌鹽並咸物,犯此則發病愈甚。

 

(《拔萃》)木香分氣丸 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脹滿,脅膨喘咳,乾嘔,咽喉不利,飲食不化。

 

服此最效。

 

木香 檳榔 青皮 陳皮 三棱 莪朮(炮) 乾薑 薑黃 玄胡索 赤茯苓 白朮 枳殼肉豆蔻(各等分) 秋分加丁香 上為末,麵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忌生茄、馬齒莧。

 

(《良方》)十全丸 治心腹痞悶,脅肋脹滿食少。

 

丁香 木香(各一兩) 枳殼(炒) 三棱 蓬朮(炮) 青皮 陳皮 砂仁 檳榔(各二兩)香附子(炒,四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集要》)蓽澄茄丸 治痞滿脹滿殼脹氣脹皆用。

 

蓽澄茄 白豆蔻 砂仁 青皮 蘿卜子 木香(各三分) 肉豆蔻 茴香(炒) 辣桂丁香(各一分半) 陳皮(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九,空心陳皮煎湯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