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傷寒門 証候721】
懊為煩惱, 為鬱悶之貌,即心下煩惱,鬱鬱然不舒,憤憤然無奈,心中不安,比之煩躁而甚者也。
有自下後,表中陽乘虛入內陷,鬱結不散,伏於心胸之間,宜吐之,正所謂木鬱達之之意。
經曰︰表未解反下之,胃中虛空,客氣沖上,飢不思食,而為懊 。
由此觀之,皆下早所致。
邪結心胸,大小便不利,熱結胃中,有燥糞,此為實懊,可下之。
【吐】陽明脈浮緊,咽燥,腹滿而喘,發熱汗出,惡熱,心中懊,舌上胎者,梔子豉湯。
發汗吐下之後,虛煩不得眠,甚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梔子豉湯。
【下】陽明病下之後懊 而煩,中有燥糞,承氣湯。
短氣煩躁,咽硬,胸中懊,大陷胸湯。
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必發黃,茵陳蒿湯。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