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黑眼圈 常混合出現】 [打印本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8-24 10:39
標題: 【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黑眼圈 常混合出現】

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黑眼圈 常混合出現

 

更新日期:2010/11/19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化妝品使用不當,會造成眼睛周圍黑色素沉澱,醫師鄭惠文昨(18)日表示,造成黑眼圈的原因很多,且通常都是混合出現,建議平時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不熬夜、適時的紓解壓力,也能有效改善黑眼圈。


一名22歲女性因長期有黑眼圈,經常讓人覺得沒精神,外觀看起來給人感覺似乎很勞累,便到皮膚科求診,希望能改善。

 

檢查發現,她天生眼周凹陷,且有過敏體質,經常鼻塞、睡不好、眼周發癢,同時合併有血管型及色素型的黑眼圈。

 

經雞尾酒複合療法治療後,黑眼圈明顯改善,人也更有自信。


鄭惠文表示,黑眼圈主要可以分成三類: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通常不是單一類型發生,經常混合出現。


色素型的黑眼圈又可分為先天遺傳與後天型,先天體質是指眼睛周圍的皮膚顏色天生就比較深,上下眼皮有棕黑色、咖啡色、藍灰色的色素沉澱;

 

後天型則可能是因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問題,或是長期搓揉眼睛周圍的肌膚或是不當使用化妝品所造成的色素沉澱。


血管型的黑眼圈,主要是由於眼睛周圍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通常跟過敏體質,像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長期鼻塞等有關。


結構型的黑眼圈,有些是先天性眼輪匝肌肥厚,笑的時候會出現「臥蠶」,與臉頰交界處產生凹溝造成視覺上的黑眼圈;

 

有些則是因用眼過度(打電腦、熬夜…)日積月累造成眼周真皮結締組織流失,產生淚溝型的黑眼圈。


鄭惠文提醒,黑眼圈的形成因素眾多,而且經常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先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

 

若是因過敏病引起的黑眼圈則要同時對疾病進行治療,並且定期至皮膚科專科針對問題進階處理。

 

治療後規律作息、避免誘發過敏的因素、維持保養習慣,可減少復發。


按摩眼周能改善黑眼圈。(記者鍾佩芳攝)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19/128/2hdwn.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