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証方論-卷之十-口病証治】
口病証治夫口,乃一身之都門,出入榮養之要道,節宣微爽,病必生焉。
故熱則苦,寒則鹹,宿食則酸,煩躁則澀,虛則淡,疸則甘。
五味入口,藏於胃脾,行其精華,分布津液於五臟,臟氣偏勝,味必偏應於口,或勞郁則口臭,凝滯則生瘡,不可失睡,失睡則愈增。
龍石散治上鬲壅毒,口舌生瘡,咽嗌腫痛。
以少許摻患處,咽津。
寒水石(,三兩) 辰砂(二錢半,別研) 生腦子(半字) 上為末。
日夜數次用。
小兒瘡疹攻口,先以五福化毒丹掃,卻用此藥摻立效。
赴筵散治口瘡疼痛。
五倍子(一兩,洗) 黃柏(蜜塗炙紫色) 滑石(各半兩)上研細末。
每服半錢許,摻患處,咽津不妨,便可飲食。
綠雲膏治口瘡,臭氣瘀爛,久而不瘥。
黃柏(半兩) 螺青(二錢)上研細。
臨臥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遲明瘥。
一法,以銅綠易螺青。
兼金散治蘊毒上攻,或下虛邪熱,病口生瘡。
細辛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
先以熟水 帛揩淨,摻藥患處,良久涎出,吐之。
杏粉膏治口瘡,以涼藥敷之不愈者。
杏仁(十粒,去皮尖) 輕粉(一字)上研杏仁細,調勻。
臨臥敷瘡上,少頃吐之,勿咽。
生香膏治口氣熱臭。
甜瓜子(去殼) 上一味,研細,蜜熬少許調成膏。
食後含化,或敷在齒間。
一方,用香附子炒去毛為末,每早晚揩少許牙上。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