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傷寒門 証候691】
背為陽,腹為陰。
陽氣不足陰氣盛,故背惡寒。
背為五臟之所系,陰氣乘於陽也。
【發汗】無汗惡風表實,脈緊,寒傷榮,俱麻黃湯。
脈浮者,升麻湯。
【和解】背惡寒兼潮熱,柴胡加桂湯。
汗出惡寒,附子瀉心湯。
【解肌】自汗,背惡寒,惡風,桂枝湯。
《保命集》背惡寒表未解,葛根湯。
【清】三陽合病,額有汗,口燥不仁,白虎湯。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白虎加人參湯。
【下】背惡寒,有潮熱腹滿,小承氣湯。
【溫】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無熱也,附子湯。
發汗後不解,反惡寒者,虛也,陽微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以補榮衛。)
在陰者四肢冷,大便滑,溫中湯、四逆湯。
脈沉緊而細,內自煩躁,不飲水,此為陰盛格陽,身冷,四逆湯、霹靂散。
尺脈遲,小建中湯。
身寒拘急,泄下重腹滿,少陰也,溫中益陰。
【灸】背惡寒,口中和,灸關元穴。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