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傷寒門 証候690】
煩熱者,不經汗吐下,邪熱傳裡,則為煩熱,與發熱有異也。
經云︰病邪在表,發熱汗出而解,如未作,膈實,但當和解,微熱而已。
若心下滿而煩,則有吐下之殊也。
宜別其虛實,而為劑之重輕。
若先煩而悸者為實,先悸而煩者為虎,虛謂心中或嘔或吐之貌。
陽明病心煩喜嘔,壯熱往來,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胡加茯苓湯。
發汗後解半日許,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
汗後晝煩夜靜,不嘔不渴,無表証,脈微沉,乾薑附子湯。
又云︰煩熱為煩而熱,有時而煩者是也,所以有陰有陽,有真陽內鬱,有陰中伏陽之証。
【發汗】邪在表而煩熱者,桂枝麻黃各半湯。
發熱後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汗,桂枝湯。
【和解】心煩熱而嘔,或胸中煩而不嘔,小柴胡湯。
兼吐,心煩不眠者,酸棗仁湯。
煩熱而渴,竹葉石膏湯。
【和中】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熱,是虛也,小建中湯。
【分利】汗後煩熱而渴,五苓散之類。
【可水】汗後胃乾,煩熱不得眠,欲飲水,少少與之。
【吐】汗後煩熱,心胸煩悶,人參散吐之。
實煩而胸中窒者,梔子豉湯。
脈浮,上部填塞,心胸滿者,瓜蒂散。
反覆顛倒,心中懊,但藥有輕重之不同耳。
【和表裡生津液隨証分治】熱者,白虎湯。
寒者,附子湯。
脈表未解也。
熱者渴者,熱未實上焦燥也,五苓散。
(生津和表裡。)
陰虛而邪盛,熱煩於內,心中煩,不得眠者,黃連阿膠湯。
(扶陽散煎。)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