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傷寒門 病機638】
陶尚文曰︰客有過予而問之曰︰甚矣,傷寒之深奧,桂枝麻黃二湯之難用也。
服之而愈者才一二,不愈而雙重者十常八九。
仲景,立法之大賢也,何其方之難憑有如此哉?今人畏而不用,以參蘇飲、和解散等平和之劑而代之,然亦未見其妙也。
子盍與我言之﹗答曰︰吁﹗難言也,請以經語証之。
經曰︰冬氣嚴寒,萬類潛藏。
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
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
其傷於四時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名曰傷寒。
不即病者,其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
以此言之,傷寒者乃冬時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黃二湯為當時之傷寒設,與過時之溫暑者有何預焉?夫受病之源則同,所發之時既異,治之則不可混也。
請略陳之。
夫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者,四時之正氣也,以成生長收藏之用。
風亦因四時之氣,成溫涼寒熱也。
若氣候嚴寒,風亦凜冽;天道暄和,風亦溫暖。
冬時坎水用事,天令閉藏,水冰地凍,風與寒相因而成殺厲之氣。
人觸冒之,腠理鬱塞,乃有發熱惡寒惡風之証。
其餘時月,則無此証也。
仲景固知傷寒乃冬時殺厲之氣所成,非比他病可緩,故其言特詳於此書,而略於雜病也。
倘能因名以求其實,則思過半矣。
大率此書傳世久遠,遺失頗多。
晉太醫令王叔和得散亡之餘,詮次流傳,其功博矣。
惜乎以己論混經,未免穿鑿附會。
成無己氏因之順文注釋,並無闕疑正誤之言,以致將冬時傷寒之方通解溫暑,遺禍至今而未已也。
溫暑必別有方,今皆失而無徵也。
我朝宋景濂學士嘗嘆傷寒作全書,得其旨者。
蓋為傷寒之國中人,必先入表。
表者何?則足太陽寒水之經。
此經行身之後,自頭貫脊,乃有頸痛脊強惡寒之証,在他經則無此証矣。
況此經乃一身之綱維,為緒陽之主氣,猶四通八達之衢。
治之一差,其變不可勝言者矣。
故宜此二湯發散表中寒邪。
經曰︰辛甘發散為陽者是也。
若以此湯通治春溫夏熱之病,則誤甚矣。
曰︰傷寒發於冬時已聞命矣。
邪之在表,為太陽經也。
一經而有二藥之分,又何耶?曰︰在經雖一,然則有榮衛之別焉。
寒傷榮,証乃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緊。
蓋浮為在表,緊為惡寒。
有寒則見,無寒則不見也。
當用麻黃湯輕揚之劑,發而去之。
寒邪退,汗出表和而愈。
曰︰緊脈固為寒矣,脈之緩者,亦用桂枝湯,又何耶?曰︰風則傷衛,衛傷則自汗,緣太陽受風,不能衛護。
腠理疏而污泄,所以脈見浮緩也。
脈雖浮緩,其受傷寒則一,故亦宜桂枝辛溫之藥,解散寒邪,腠理閉而汗止表和而愈。
又有榮衛俱傷者,表之二湯又難用也,故復設大青龍湯。
然此藥難用,非庸俗得而識也。
曰︰溫暑既無方法,治之則將奈何?脈証與傷寒有何分別?曰︰溫暑雖殊,亦冬時感受寒邪而不即發,在人身中伏藏,歷過二三時之久。
天道大變,寒化為熱。
人在氣交之中,亦隨天地而化。
觀仲景以即病之傷寒,與溫暑時令為病之名,豈無異哉?治之之方,亦必隨時以用辛涼苦寒矣。
安得概用冬時治寒辛溫之方乎?今無其方者,蓋散亡之也。
經既稱變為溫。
變為熱,則已改易冬時之寒為溫熱矣,方亦不容不隨時更變也。
夫溫病欲出,值天時和煦,自內達表,脈反見於右關,不浮緊而微數。
曰︰惡寒否乎?曰︰傷寒自冬月風寒而成,外則有惡寒惡風之証。
既名為溫,則無此証矣。
盍觀之經曰︰太陽病,發熱不惡寒而渴者,溫病也。
不惡寒,則病非因外來,渴則明其自內達表。
曰︰春夏之病,亦有頭痛惡寒脈浮緊者,何也?曰︰此作冬時所受之寒,乃冒非時暴寒之氣耳。
或溫暑將發,又受暴寒,雖有脈浮之証,未若冬時之甚也。
宜辛涼之藥通其內熱而解之,斷不可用桂枝麻黃之劑矣。
曰︰溫熱與傷寒,治之不同也,已聞命矣。
敢問傷寒之在三陽,則為熱邪;既傳三陰,則為陰証矣,以熱治固其宜也。
三陰篇以四逆散涼藥以治四逆,大承氣以治少陰,其故又何耶?嗚呼﹗此蓋叔和以殘缺之經作全書銓次,將傳經陰証與直中陰經之陰証混同立論,所以遺禍至今而未已也。
姑略陳之。
蓋風寒之國中人無常,或入於陰,或入於陽,皆無定體,非但始太陽,終厥陰。
或自太陽始,日傳一經,六日至厥陰,邪氣衰,不治而愈者,亦有不罷再傳者,或有間經而傳者,或有傳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始終只在一經者,或有越經而傳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而成真陰証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証者。
緣經無明文,後人有妄治之失。
若夫自三陽傳次三陰之陰証,外雖有厥逆,內則熱邪耳。
若不發熱,四肢便厥冷而惡寒者,此則直中陰經之寒証也。
若夫太陽受邪,行盡三陽氣分,傳次三陰之血分,則熱入深矣。
熱入既深,表雖厥冷,真熱邪也。
經曰︰亢則害,承乃製,熱極反兼寒化也。
若先熱後厥逆者,傳經之陰証也。
經云︰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是也,固宜四逆散、承氣湯,看微甚而治之。
如其初病便厥,但寒無熱,此則直中陰經之寒証也,急宜四逆輩以溫之。
經云︰發熱惡寒,發於陽也;無熱惡寒,發於陰也。
尚何疑哉?又有日傳二經為兩感者,傳經未終而斃矣。
病有標本,治有逆從,豈可概論之乎?曰︰陰証之不同已聞命矣。
嘗讀劉守真書云︰傷寒無陰証。
人傷於寒則為熱病,熱病乃汗病也。
造化汗液,皆陽氣也。
遍考《內經靈樞》諸篇,並無寒証陰証,乃雜病也,叔和誤入之耳。
守真,高明之士,亦私淑仲景者,而議論之異者,何耶?曰︰雖守真之明達,蓋亦因《傷寒論》以桂枝麻黃通治溫暑之誤,而有是說,故叮嚀云︰天道溫熱之時,用桂枝必加冷藥於其中,免致黃生斑出之患。
若知此湯自與冬時即病之傷寒設,不為過時之溫暑設,則無此論矣。
觀其晚年悟道,著《病機氣宜保命集》,其中羌活湯辛涼之藥,以治非時傷寒,其妙如神,足可補仲景之遺旨,何其高哉﹗夫《內經》言傷寒即為熱病而無寒者,語其常也;仲景之論有寒有熱者,言其變也。
合常與變,而無遺者也,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而反相為用也。
此其所以為醫家萬世之準繩標的也歟?客唯而退,遂請著其說云。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