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中風門 病機488】
盧砥鏡曰︰經云神傷於思慮則肉脫,意傷於憂愁則肢廢,魂傷於悲哀則筋攣,魄傷於喜樂則皮槁,志傷於盛怒則腰膝難以俯仰也。
何侍郎有女,適夫,夫早世,女患十指拳攣,臂垂莫舉,膚體瘡癢粟粟然,搔之麻木,飲食頓減,幾於半載。
迎余診之,則非風也,正乃憂愁悲哀所致爾,病屬內因。
於是療內因,藥仍以鹿角膠輩,多用麝香熬膏,貼痿垂處,漸得臂舉,指能伸,病漸近安。
經云︰風之傷人也,為病善行而數變,變至他証之類。
故為治不得其病情者,往往或以風為他証,或以他証為風,皆不免乎得失之誚。
為近代河間、東垣、丹溪諸先生者出,始論他証之作中風,治法當異。
此又盧氏治例,可謂深達病情之機者,則河間所論五志過極為病之例,非真中風也。
而王安道又曰︰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舉,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風呼之,而方書亦以中風治之。
因嘗考諸經論風以為諸証,其卒暴僵仆不知人,四肢不舉者,並無所論,止有偏枯一語而已。
及觀《千金方》則皆引岐伯之旨《金匱要略》具脈証,邪在絡在經,入腑入臟之異。
由是觀之,則卒暴僵仆,不知人,偏枯四肢不舉等証,因為因風而致者矣,乃用大小續命湯、排風、八物等諸湯散之類。
及近代河間、東垣、丹溪三子者出,所論始與昔人有異。
河間主於火,東垣主於氣,丹溪主於濕,反以風為虛象,而大異於昔人矣。
吁﹗昔人之與三子者,果孰非歟?果孰非歟?若以三子為是,則三子未出之前,故有從昔人而治愈者矣。
故不善讀其書者,往往不得其奧。
以予觀之,昔人與三子之論,皆不可偏廢,但三子以類乎中風之病,視為中風而立論,故使後人狐疑而不能決。
殊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
因火,因氣,因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
三子所論者,自是因火、因氣、因濕而為暴病暴死之証,與病何相干哉?如《內經》所謂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亦未嘗必因於風而後能也。
夫風、火、氣、濕之殊,望聞問切之間,豈無所辨乎?辨之為風則從昔人所治,辨之為火、氣、濕,則從二子以治。
如此則庶乎析理明而用法當矣。
惟其以因火、因氣、因濕之証,強引風而合論之,所謂真偽不分,名實相紊。
若以因火、因氣、因濕証分而出之,則真中風病彰矣。
所謂西北有中風,東南無中風者,其然歟?否歟?斯所辨諸子所論名實相紊,而不明真中風之異,可謂精切,又何疑丹溪東南無中風之語哉?夫風者,天地之大氣也,五運之造化,四時之正令耳,上下八方,無所不至者。
且人在氣中,形虛者即感之傷之,中之。
有輕重不同,實八方虛實之異耳。
矧有痿、濕、火、熱、痰、氣、虛諸証,而似中風,故今古治例不同。
是以符先生折中諸經之旨,辨以上諸証,不得與中風同治。
中風同治又豈惟三子之論哉?然王氏之擴充其例,因有是辨,亦不害其為叮嚀也。
余嘗居京州,即漢之武威郡也。
其地高阜,四時多風少雨,土藝粟麥,引泉灌溉,天氣常寒。
人之氣實,腠密。
每見中風,或暴死者有之,蓋折風燥列之甚也。
時洪武乙亥秋八月,大風起自西北,時甘州城外,路死者數人。
余亦始悟經謂西北之折風傷人至暴死者之旨不誣,丹溪之言,所謂本也。
人蓋不經其所,雖審經意,故莫不有疑者也。
吁﹗醫之不明運氣造化,地理病機之微,而欲行通變之法者,難矣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