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內經要旨 論治篇第四76】
藏氣法時篇 帝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
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更貴更賤,(易時則貴,失時則賤。)
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五臟之氣,歇為間,旺為甚,則死生之期也。
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氣有餘也。)
急食甘以緩之。
急,急速也。
風傷肝,風性急速,內為飧泄等証,以升提之藥如甘草之甘緩之,故曰︰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云云。
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心氣虛也。
急食酸以收之。
緩,舒緩也。
心主熱,在液為汗,心熱則腠理舒緩,而為汗泄等証,以酸棗仁五味子之酸收之。
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脾主濕,濕氣內襲,而為腫滿等証,以蒼、白朮之苦燥之。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幸,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主氣,肺氣上逆,而為咳嗽等証,則以葶藶、黃芩、訶子皮之苦泄而降之。
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主水,腎熱則液涸,而為陰火等証,以黃柏、知母之辛潤之。
或腎液枯而大便結燥者,用當歸、紅花之辛潤之,故曰︰大便難者取足少陰,此也。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
肝病者,平旦慧,(爽也。)
下晡甚,金旺然也。)
夜半靜。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酸味收,故瀉宜當鹹瀉之,然肝欲散,不當又以酸收鹹軟為補之、為瀉之也。
肝主筋,風邪傷筋則攣,以川芎之辛散之則補,以芍藥之酸收之則瀉。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年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心欲,急食咸以 之,用咸補之,甘瀉之。
取其柔軟、舒緩之意。
心主脈,火邪內結,則脈堅實,以芒硝之鹹軟之則補,以甘草之甘緩之則瀉。
病在脾,愈於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鮑食濕地濡衣。
脾病者,日 慧,(,昃也。)
日出甚,下晡靜。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脾惡濕,所以濕與飽皆傷脾,脾傷則胃氣下陷,少火鬱為壯火,以甘草之甘緩之則補,以黃連、大黃之苦下之則瀉。
病在肺,愈於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肺主氣,肺熱則清氣耗散,而為汗出喘嗽等証,以五味、烏梅之酸收之則為補,以麻黃、桂枝之辛散之則為瀉。
病在腎,愈於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 ○ (煩熱也。)
熱食溫炙衣。
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腎主二便,瀉痢則下虛,以黃連、黃芩之苦堅之,則下元固閉,而為補。
以芒硝之鹹軟之,則下元失守,而為瀉。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以勝相加,如病肝木,則肺金以勝而加之,至己所生則愈,至克己之氣所不勝而甚,至生己之氣而持,至己自旺之位而起。
先定五臟之脈,謂肝弦心鉤肺浮腎營脾代之類。
如經曰︰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乃可言間甚、死生之期云。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