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脈經 卷七 病不可水証第十四63】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9 18:20
標題: 【脈經 卷七 病不可水証第十四63】

脈經 卷七 病不可水証第十四63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複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郁,複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

 

不堅,勿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

 

若腹中不轉失氣者,此為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飲水者,即噦。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飲水即噦。

 

下利,其脈浮大,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

 

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即噦。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 之,若灌之,其熱卻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宜文蛤散。

 

若不瘥,與五苓散。

 

若寒實結胸,無熱証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 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

 

當汗而不汗,即煩。

 

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為大逆。

 

浮即無血,大即為寒,寒氣相搏,即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

 

寸口脈濡而弱,濡即惡寒,弱即發熱,濡弱相搏,臟氣衰微,胸中苦煩,此非結熱,而反薄居,水漬布冷,銚貼之,陽氣遂微,諸腑無所依,陰脈凝聚,結在心下,而不肯移,胃中虛冷,水穀不化,小便縱通,複不能多,微則可救,聚寒心下,當奈何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