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脈經 卷七 病可刺証第十三62】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8-19 18:20
標題: 【脈經 卷七 病可刺証第十三62】

脈經 卷七 病可刺証第十三62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音故也。

 

若欲作再經者,當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卻與桂枝湯則愈。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為肝乘脾,名縱,當刺期門。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飲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為肝乘肺,名曰橫,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為熱入血室。

 

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然汗出者則愈。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三焦。

 

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針耶)太陽與少陽並病,頭痛,頸項強而眩,時如結胸,心下痞堅,當刺大杼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譫語則脈弦。

 

譫語五日不止,當刺期門。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婦人傷寒,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加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

 

傷寒,喉痺,刺手少陰。

 

少陰在腕,當小指後動脈是也。

 

針入三分,補之。

 

問曰︰病有汗出而身熱煩滿,煩滿不為汗解者何?對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也。

 

太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為表裡也。

 

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治之,表裡刺之,飲之湯。

 

熱病三日,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

 

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五指間各一,凡八 。

 

足亦如是,頭入發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 ;更入發三寸,邊各五,凡十 。

 

耳前後、口下、項中各一,凡六 。

 

巔上一。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

 

苛菌為軫(一云苛軫)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心也。

 

熱病,嗌乾多飲,善驚,臥不能安,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

 

目 赤,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肝也。

 

熱病而胸脅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針於四達(一作逆)筋辟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肺也。

 

熱病數驚,瘈瘲 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餘者,癲疾,毛髮去,索血(一作脈),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腎也。

 

熱病,而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

 

骨病食嚙牙齒,耳清,索骨於腎無(一本作不)得索之土,土,脾也。

 

熱病,先身澀旁,(旁 《太素》作倚),煩悶,乾唇嗌,取之以第一針五十九。

 

膚脹,口乾,寒汗。

 

熱病,頭痛,攝(攝一作顳 ),目脈緊,善衄,厥熱也,取之以第三針,視有餘不足,寒熱病。

 

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針,於其輸及下諸指間,索氣於胃絡得氣也。

 

熱病,挾臍痛急,胸脅支滿,取之涌泉與太陰、陽明(一云陰陵泉),以第四針,針嗌裡。

 

熱病而汗且出,反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

 

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

 

汗出太甚者,取踝上橫文以止之。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眩者,急刺之。

 

汗且自出,淺刺手大指間。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手太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熱病,先手臂痛,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目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一云刺少陽)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

 

刺足少陰少陽。

 

熱病,始足脛者,先取足陽明而汗出。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