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卷六 腎足少陰經病証第九47】
腎氣虛,則厥逆;實,則脹滿,四肢正黑。
腎氣虛,則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夢伏水中,若有畏怖;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相屬。
厥氣客於腎,則夢臨淵,沒居水中。
病在腎,夜半慧,日乘四季其,下晡靜。
病先發於腎,少腹腰脊痛,脛 。
三日之膀胱,背KT 筋痛,小便閉。
二日上之心,心痛。
三日之小腸,脹;四日不已,死。
冬大食,夏晏晡。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當病折腰。
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
腎脈沉之大而堅,浮之大而緊,苦手足骨腫厥而陰不興,腰脊痛,少腹腫。
心下有水氣,時脹閉,時泄。
得之浴水中,身未乾而合房內,及勞倦發之。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少腹與陰,名曰腎痺。
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凡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如浴水,則傷腎。
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腎水者,其人腹大臍腫,腰重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頭汗,其足逆寒,大便反堅。
腎著之為病,從腰以下冷,腰重如帶五千錢。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冰狀。
(一作如水洗狀。
一作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是其証也。
病屬下焦。
從身勞汗出,衣裡冷濕故,久久得之。
腎之積,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
久久不愈,病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也?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適以夏王,王者不受邪,腎複欲還脾,脾不肯受,因留結為積。
故知奔豚,以夏得之。
水流夜疾,何以故?師曰︰土休,故流疾而有聲,人亦應之,人夜臥則脾不動搖,脈為之數疾也。
腎病,其色黑,其氣虛弱,吸吸少氣,兩耳苦聾,腰痛,時時失精,飲食減少,膝以下清,其脈沉滑而遲,此為可治。
宜服內補散、建中湯、腎氣丸、地黃煎。
春當刺涌泉,秋刺伏留,冬刺陰谷,皆補之;夏刺然谷,季夏刺太溪,皆瀉之。
又當灸京門五十壯,背第十四椎百壯。
腎病者,必腹大,脛腫痛,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
虛即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取其經,足少陰、太陽血者。
邪在腎,則骨痛陰痺。
陰痺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強痛,時眩。
取之涌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趣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內,出 中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是動則病飢而不欲食,面黑如炭色(一作地色),咳唾則有血,喉鳴而喘,坐而欲起,目○○無所見,心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若人將捕之,是為骨厥(一作痿)。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灸則強食而生害(一作 肉),緩帶被發,大杖重履而步。
盛者,則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
當踝後繞跟,別走太陽。
其別者,並經上走於心包,下貫腰脊。
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
腎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黃,小便不禁,骨節煩疼,少腹結痛,氣沖於心,其脈當沉細而滑,今反浮大,其色當黑,而反黃。
此是土之克水,為大逆,十死不治。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