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切要-咳嗽門】
咳嗽門
小兒之咳,謂有聲無痰者,肺傷也。
嗽則有痰無聲者,肺濕也。
咳嗽則有虛實、風寒、濕食、停痰、陰虛等症。
但因痰而嗽者,痰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
以時而言之,清晨咳者屬痰火,午前嗽者屬胃火,午後嗽者屬陰虛,黃昏嗽者火浮于肺,二更嗽者食積滯于三焦。
嗽而抱首面赤反食者,肺實也。
氣逆虛鳴,面白餐食者,肺虛也。
痰腥而稠,身熱喘滿,鼻乾面赤者,肺熱也。
嗽多清痰,面白而喘,惡風多涕者,肺寒也。
感冒風寒,發熱鼻塞,聲重者,服參蘇飲。
因火痰熱,咳嗽面赤,心煩咽痛,鼻血者,服清熱導痰湯。
傷食停痰,吐嘔腹痛者,服平胃二陳湯。
久咳氣虛,四肢怯冷,氣血不足者,服補中益氣湯。
水泛為痰,五心發熱,食減神昏,痰如水泡者,服八仙長壽飲。
日間咳少,夜間甚者,服金水六君湯。
參蘇飲 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咳嗽痰盛。
茯苓(一錢) 揀參 枳殼 法夏 前胡 蘇葉 乾葛 廣皮 桔梗(各一錢) 炙草(五分) 生薑(三片) 蔥白(三寸) 水煎溫服。
人參敗毒散 此方辛平升散,為咳嗽第一神方,舉世少有。
知者凡有咳嗽,無論內傷外感風寒,夾濕夾毒,不拘男婦、大小,胸緊氣急咽痛口苦,痰不相應,即用此方升散之。
或感冒重者,服此其咳愈甚,不知者以為藥不相符,棄而不服。
不知正是升散之力佳兆也,再服之漸次輕減。
不拘劑數,只以痰為度,聲響痰出,是其效也。
枯燥之人,數劑之後,略加沙參、尾參、當歸、白芍、生地、麥冬之類,以滋其陰,無不愈者。
再有叮嚀,凡咳嗽初起,切不可誤用寒涼及滋陰之藥,閉其肺竅,為害不小,但以辛散之藥為先著。
俟痰應之後,漸加滋陰則得也。
揀參 川芎 枳殼 茯苓 前胡 柴胡 蘇荷 芥穗 西風 連翹(各一錢) 桔梗(一錢二分) 羌活(七分) 獨活 甘草(各五分) 生薑(一片) 水煎服。
清肺飲 治氣逆而咳,面白有痰。
前胡 枳殼 知母 川貝 茯苓 桔梗 麥冬 井膠(各一錢) 柴胡 蘇荷(各七分) 桑皮(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忌油。
葶藶丸 治乳食沖脾,傷風咳嗽,身熱痰多喘嗽。
葶藶(去土,隔紙略炒) 牽牛(炒) 杏仁(去皮尖,炒黃色另研) 防己(炒) 上藥等共為末,入杏仁泥和蒸,棗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六七丸,薑湯送下,量小兒大小加減。
清寧丸 治心肺有熱而令咳嗽,宜從小便利出。
桑皮(炙) 葶藶(炒) 赤苓(酒炒) 前仁(炒。
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為末,每服五分,生薑大棗湯送下。
清熱導痰湯 治火咳熱痰結胸。
白茯苓 陳皮 半夏 南星 枳實 桔梗 黃芩 栝蔞仁(捶去油) 甘草(各七分) 桑皮 川貝(各八分) 杏仁(七粒,去皮尖)平胃二陳湯 治傷食腹痛,停痰咳嗽。
蒼朮 陳皮 甘草 濃朴(薑汁炒。
各一錢) 茯苓 半夏 楂肉 神曲(炒。
各八分)加減補中益氣湯 治咳嗽氣虛,以此升之。
蜜 人參 當歸 白朮(土炒) 茯苓(各一錢) 廣皮 炙草 蜜升麻 蜜柴胡(各五分) 以上原方,虛咳者加酒芍、麥冬(各一錢),五味(七粒)。
八仙長壽飲 治腎虛水泛為痰。
熟地 棗皮 懷山藥 茯苓(各一錢) 丹皮 澤瀉(各七分) 五味子(七粒) 麥冬(去心,一錢)金水六君煎 治夜咳不愈。
熟地 當歸(各四錢) 茯苓(三錢) 半夏 陳皮 甘草(各一錢) 核桃(二個) 煨薑 水煎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