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 257】
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
〔註〕:
水停心下,中焦部也,中焦屬胃,故不止病悸、短氣,而亦病嘔也。
病悸、短氣者,是水停胃外,從膈下而上干於胸也。
病嘔者,是水停胃內,從胃中而上越於口也,然必先渴,飲水多而後作嘔者,方屬飲家嘔病也。
主小半夏湯者,以止嘔也;加茯苓者,以飲水多而病嘔,故兼利水也。
〔集註〕:
魏荔彤曰:水停心下,阻隔正氣,不化生津液,上於胸咽故渴也。
渴必飲水,水得水而愈恣其衝逆,所以先渴而後必嘔也。
此屬飲家,當治其飲,不可以為渴家,治其渴也。
治飲則用辛燥,治渴必用寒潤,大相徑庭,可不明其屬於何家,而妄治之乎?
尤怡曰:先渴後嘔者,本無嘔病,因渴飲水,水多不下而反上逆也,故曰:此屬飲家。
小半夏止嘔降逆,加茯苓去其停水。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